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8.04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
部政德修养
同志们:
A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
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
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
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治国理念,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
万民。A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为政以德”思想的守正与创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诸多官
吏在儒家思想的导引下,养成终日孜孜、忠诚仁义、节俭
清廉等品质。他们的精神品质逐渐内化为一种优秀官德文
化。我们应当从传统政德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并对其进
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古代治理智慧与现代政
德建设的有机结合,以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
促进领导干部正心修身,坚守为政之本。这里,我讲三点
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以深明大德为根本遵循
《资治通鉴》载:“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官员之
“大德”,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襟怀,
兼“先难而后获”之气度。其中包含以身报国的政治决心,又
有胸怀天下的格局担当。“大德”作为政德的首要内涵也是其
中层次最高的,在新时代包括四层含义:忠于党、忠于国
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领导干部须将“明大德、行大道”
作为政德之魂,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
筑牢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
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灵魂,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更是为
政以德的精神支柱。《左传》中载:“公家之利,知无不为,
忠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官吏毕其一生主动担当作为,
造福一方百姓,无论是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还是公正断
案、赈济灾民,他们都认真履行职责,兴利除弊,保证社
会稳定和百姓富足,所治之处眷属乂安、公私和泰。这种
政德彰显着一种强烈的政治理想、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
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该如何做?A总书
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
验的精神支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补足精神
之钙,锤炼坚强党性,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
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灵魂,赤子之心”的准则
立身处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砥砺前行。
厚植天下为公、公忠体国的家国情怀。家国同构的情
怀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忠孝一体、经世济民的共识基础之
上,以家族伦理情感为出发点,辐射至国家和整个社会,
把对家
庭的小爱推及到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唐太宗曾说:“为政莫
若至公。”隋唐以后的官员大多科举出身,深受儒家思想教
化,他们将家国之忠孝化为以天下为己任之大德。着眼今
日,领导干部应将自我融入家国之中,心怀修身律己的自
我约束、家齐邦宁的社会理想、我将无我的治国使命、天
下大同的世界愿景,恪尽兴国之责,书写时代精魂。
秉持爱民恤物、推己及人的厚德仁心。中国古代深厚
的民本思想,是传统官德文化的精华所在。儒家学说中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等治世之言,
成为当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化养料。南宋陈傅良
一贯推行民本主义,他剖析宋王朝统治危机之成因,指出
“民心离则天心不享,则其祸必及于此”。由是在为官施政的
实践中格外重视民众利益,主张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教
授百姓农业生产技术,多措并举扶助农民脱贫。汉代刘向
曾说:“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
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也就是说,在治理国家的过
程中,应该关心百姓疾苦,体察社会民情,顺应人民心意
新时代领导干部应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
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行使党和
人民赋予的权力,认真“做事”而不“作秀”,为人民群众办实
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彰显奉法循理、扬清去浊的法治素养。公正是法治的
生命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全面提升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古往今来,值得称颂的官员都
具有奉公守法、公正无私的共性品质。首先,在处理公务
过程中,不偏私不舞弊,依据事实作出公正判断;其次,
坚定职业操守,面对贿赂不为所动,清廉如一;最后,坚
持原则底线,面对权势豪强的威胁,仍然刚正不阿,秉公
执法。所谓“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公正无私、忠于法
律是新时代政德文化的应有之义,领导干部若心中无法、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则会成为法治建设的大敌。领导干
部必须严格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按法定权限、规
则、程序办事,坚决抵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二、以谨守公德为有力保障
“公”意为公事、国事,与“私”相对,是“肃肃宵征,夙夜
在公”中的“公”。易言之,领导干部应守的公德,是一种特
殊的职业道德,是作为官员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其包
含的内容也比社会公德更加广泛,不仅要带头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序良俗,更要有新时代领导干
部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素质和职业内
涵。
凝聚刚直坦率、仗义执言的浩荡正气。2022 年12 月,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 同志们: A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治国理念,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A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思想的守正与创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诸多官吏在儒家思想的导引下,养成终日孜孜、忠诚仁义、节俭清廉等品质。他们的精神品质逐渐内化为一种优秀官德文化。我们应当从传统政德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古代治理智慧与现代政德建设的有机结合,以此提升领导...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