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XXX青年观
VIP专免
2024-05-07
999+
19.07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习近平 青年观
关心青年、爱护青年、重视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针对青年成长
之惑,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
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青年观,为新时
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
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 习近平 青年观的生成逻辑、思想
内涵及目标指向,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培养时代新
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 青年观的生成逻辑
任何思想理论的出场都有其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与现
实回应。习近平 青年观的产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青年思想的理论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历史
传承、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创新以及国家发展、
青年成长之需及时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
1.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的借鉴
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青年在推动社会发展
中的积极作用,并在其经典作品中对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 习近平
青年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其一,重视青年的社会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了解青年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青
年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给予了
充分肯定,认为“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力量绝不在于选
民的人数……对党提供补充人员最多的正是年轻的一代”。
恩格斯对青年作为无产阶级大军突击队的地位给予充分肯
定,他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投票选举中得到了非选民
青年和妇女的支持,他们与党内选民“共同构成为一个最广
大的、坚不可摧的人群,构成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
的‘突击队’”。其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马克思、
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
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不仅指出“历史活
动是群众的事业”,而且鼓励青年要在为人民群众乃至全人
类的幸福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幸福和完美。其三,
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而言,青年的
教育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能否最终实现。马克思希望工人阶级一刻也
不能忽视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因为代表人类未来的工人阶
级的发展程度“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恩格斯认为
现代分工不利于青年的全面发展,但是通过教育“将使他们
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列宁非常重视
对青年加强共产主义教育,指出“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
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此外,列宁和斯大林关
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性质的重要论述为扎实做好新
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上述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 习近平 青年观的形成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历史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传
承。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为习近平 青
年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其一,崇德向善的道
德要求。古人认为“德”乃为人立身之本。《左传》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礼记》云:
“德者,性之端也。”《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 强调立德树人旨在强调“立德”
是做人的根本、成功成才的首要标准,而道德的最高标准
是“止于至善”。其二,立志与奋斗的有机统一。北宋文学家
苏轼认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
之事。”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立志思
想和奋斗精神,既强调青年要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也强调
立志后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018 年5月,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立鸿鹄志,做奋
斗者”的殷切期望,正是对上述思想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其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传统文化中
“安不忘危,乐不忘忧”的忧患意识、“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担当精神凝结成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为民情怀”“家国
情怀”“天下情怀”。习近平 对广大青年的青春寄语中,引用古
籍中的箴言妙语比比皆是,激励青年健康成长,引领新时
代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
青春誓言落实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实
际行动中。
3.实践逻辑:对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青年工作实践中探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习近平
青年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其一,充分肯定青年
的先锋作用。1922 年9月,李大钊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国际少年日纪念会”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青年的群众运
动,就是社会革命的先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用“国家
之精华”和“抗战之至宝”来强调青年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同时科学评价了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在革命中所起
的先锋队作用,并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
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
青年不仅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党提出青年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民族的希望,
多次强调青年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其二,重视对
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早在党成立初期,为加强党的组
织纪律,我们党通过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加强青年党员的
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青年团既要配
合党的中心工作,也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才能领导青年做
好各项革命工作。邓小平强调要从思想政治、理想信念、
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努力奋斗。江泽民、胡锦涛从树立远大理想、锤炼
道德品质、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等方面,进一步
丰富了党的青年教育思想。其三,鼓励青年勇于担当历史
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青年都承担着社会发展的使命。
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推翻三
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推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青年新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时
期,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浪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是新阶段赋予青年的历史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强国梦成为青年不懈奋斗的新的历史
任务。总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青年工作积累的宝贵
经验为习近平 青年观的形成和推进青年工作创新开展提供了
重要镜鉴。
4.现实逻辑:对国家发展和青年成长之需的现实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习近平青年观关心青年、爱护青年、重视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针对青年成长之惑,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青年观,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目标指向,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逻辑任何思想理论的出场都有其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与现实回应。习近平青年观的产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的理论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