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07
999+
20.7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
同志们:
“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发扬于中
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和奋斗实践。发扬斗争精神,一直是中
国共产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近年来,习近
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敢于斗争。他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
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
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
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他在党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
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
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
加绚丽的华章。”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坚持发
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
之一,充分说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蕴含
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又在斗争实
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
争性,发扬斗争精神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发
扬斗争精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党和人
民事业推进中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念和斗
争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的理论
蕴含着斗争意识产生的必然性和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斗争
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以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为
基础,反映着社会存在的某些形式、内容和变化,又能够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化和发展而不断向更高的意识形态阶段
演进。同时,斗争精神作为变革性的社会意识,满足了被
变革社会的需要,具有产生的必然性。斗争精神不仅依存
于社会物质发展程度,而且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性的社会意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创
造性。斗争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高级形态,已经不仅
仅是人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它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思想的飞跃,它一产生就明确指向亟待变革的社会现实,
有着鲜明的目的性。我们应当充分肯定精神活动在人们改
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能动作用。作为指引人们打碎旧秩序
的精神力量,斗争精神在社会文明的改革量变和革命质变
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引导着广大人
民群众投身斗争实践,改造旧世界。所以,在社会文明的
物质和实践满足变革要求时,需要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推动变革的实现,这是斗争精神作
为革命性意识的价值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
的复杂局势,以 x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发扬斗争精神,
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意识层面树立起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的观念,切实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涵养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意志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
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斗争的复杂性
和长期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
示了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强调任何事物和现象都
是对立统一的,斗争关系普遍存在于矛盾的双方。马克思
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
范畴,就是辩证运动。”可见,辩证运动不是简单的量的积
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促成了自然运动和社会发展,两
方面关系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统一而没有斗争,那么矛盾
在量和质上都无法得到相对解决,事物就进入绝对静止状
态。斗争是辩证运动的必备条件,只有坚持斗争精神,通
过不断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
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抗的直接原因是无产阶级的贫困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必然结果,“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
系中也产生贫困”,
这种矛盾关系的解决必然要通过斗争才能完成。辩证唯物
主义的矛盾观强调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主要
矛盾又有次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斗争的方向和过程具有复
杂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发
扬斗争精神不是教条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事物具
体发展状况、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开展适时的、科学的斗
争。同时,矛盾的普遍存在又决定了斗争是长期的,必须
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变化中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斗争方法。从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敢于直面矛
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主要
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
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
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
战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斗争本领的提升和
斗争方法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各种矛
盾和问题,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不断化解制
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现了发扬斗
争精神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
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是随着人类实践
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又是通过不同阶级
之间的斗争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合规律性的历史过程。马
克思指出:“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
就卷
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因此,当诸侯同君王斗争
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
者已经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阶级对抗和阶级矛盾在
阶级社会都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当社会矛盾积累到完全激
化阶段时,反抗意志就会充斥整个下层阶级。斗争意识和
斗争精神作为阶级对抗的产物,它能唤醒人们起来对抗并
推翻剥削自己的上层阶级,促使阶级斗争胜利完成,促进
社会形态转变。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应
经济基础的规律决定了阶级社会中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的
历史必然性,但斗争过程一定是艰辛的。作为社会资源和
经济利益既得者的上层阶级不会轻易拱手让出自己的既得
权力,必定会通过强硬、虚伪的手段来欺骗和压制反抗阶
级。恩格斯在评价 19 世纪初期英国工厂主们默认工联力量
的存在和适时举行工人罢工时指出:“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
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使资本加
速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压垮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
活不下去的小竞争者。”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最坚定的
斗争意志、最彻底的斗争手段以及应时而变的斗争策略才
能撕碎资产阶级的虚伪面纱,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斗争、思
想斗争和政治斗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最终夺取无产
阶级革命的完全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阶
级间的矛盾,不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同志们:“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发扬于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和奋斗实践。发扬斗争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敢于斗争。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他在党的二十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