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VIP专免
2024-05-07
999+
21.74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 年11 月16 日至 17 日
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A法治思想。
作为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A法
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A法治思想的形成
2020 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
作会议,将 A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A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
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
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和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党
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A法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
法治
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49 年9月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
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
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
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953 年1月13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
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制定宪法的问题
1953 年12 月24 日,毛泽东同志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从
北京乘坐专列到达杭州。1953 年12 月28 日至 1954 年3月
14 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子湖畔度
过了 77 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 年12
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北山路 84 号大院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
该馆面积 756 平方米,主要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
个部分组成,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
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1954 年9月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
由人民亲手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
培养政法人才
1952 年,刚刚迈入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轨道的新中国
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级政法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新型
高等
法学教育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当时,已有48 年
历史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
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后诞生了中国政
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钱端升参与了北京政法
学院的建校筹备工作并担任首任院长,为北京政法学院的
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端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法学家,曾与王世杰合著
《比较宪法》,该书在学界享有盛誉。在“五四宪法”起草期
间,钱端升作为法律顾问参与其中。
加快立法进程
1978 年12 月13 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
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
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
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
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
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
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 的 十 一届 三 中 全 会 以 后, 我 国 加快 了 立 法 进程 。
1979 年6月18 日至 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
京举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具有标
志性意义的大会。它以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
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的制定,书写了一段立法传奇。
2011 年3月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
重宣布:“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
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
科学和谐统一。一个立足
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
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
现有法可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从“1+7”来领会把握。
“1”是指宪法,“7”是指在宪法之下主要分为宪法相关法、民
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
程序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012 年12 月4日,A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
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
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2014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
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议题的中央全会。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
线图、施工图。
第一,《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第二,《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
一正确道路。
第三,《决定》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
问题。包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
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
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即“形成完备的法
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值得注
意的是,《决定》提出“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
协调”,明确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法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互保障的关系。
第四,《决定》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
“坚持依法治
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
《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
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形势任务。关
于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指出,有的法律法规未
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关于执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A法治思想。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A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一、A法治思想的形成 2020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A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A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A新时...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