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VIP专免
2024-05-07
999+
20.37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
2021 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第一次
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把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坚持
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
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之源”。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
认真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深入推进新
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具有重
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创建过程中形成发展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生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起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原点。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
发起了一系列伟大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
斗争是中国有识之士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探索历程。在“诸路
皆走不通”之时,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
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它给苦苦探索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政党性质的组织有数百个,但大多是
昙花一现。因此,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要持续
走下去,最需要的是坚定信仰、坚持真理、为民请命、百
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现在说的伟大建党精神。
萌发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19 年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当会
议讨论处理原德国殖民地的归属问题时,日本提出应将德
国在山东的特殊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英、法、美三大国
不问青红皂白,同意了日本这一无理要求。中国在巴黎和
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愤怒,五四运动随即爆发
6月11 日晚,陈独秀在新世界屋顶花园散发传单,被埋伏
多时的暗探逮捕。9月16 日获释出狱后,陈独秀发现仍有
警察在监视他,他便找到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帮助下迁移
至上海。1920 年2月中旬,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经天津到
上海的途中,两人共同商量了建党的问题。之后,陈独秀
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北京开始了建党活动。五四运动的
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为了寻找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先进分子,通过书报刊、演讲等方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
义。
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爱国的进步青年,走上了共产主义
的道路,伟大建党精神由此萌发。
形成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实践。1920 年3月,李大钊
同北京大学的湖南青年邓中夏等人商量了建党问题。在李
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邓中夏、何孟雄、范鸿劼、朱务
善、罗章龙等 19 名北京大学学生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
说研究会。随后,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分别在上海、长沙
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并酝酿建党问题。
1920 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
五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編辑部开会,决定成
立共产党组织,定名共产党,推陈独秀为书记。
按照俄罗斯共产党的做法,成立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是
建党的一个重要基础。于是,陈独秀开始联络各地的先进
分子筹建党的组织。1920 年10 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
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时称“共产党小
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截至
1921 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
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
植棠等在广州,分别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日、法的
留学生也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年7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
行。大会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担任会议记录。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
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
立。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早期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
了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北洋军
阀盘踞的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即使被抓进牢房,他们
仍高呼“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
究室”;他们从北京奔赴上海,播撒革命的种子;同资产阶
级、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潮进行公开论
战,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在面对法国巡捕的包围搜查时
他们沉着应对,坚持转场继续最后一天的会议。这些革命
壮举,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部分。
丰富发展:在完成建党过程中完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一
大虽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但没有制定中国共产党章
程,没有成立正式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意味着建党的任务
没有完全完成。因此,一大闭幕仅仅几天,就成立了中国
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
部。1922 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
一个高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团和妇女组织也
陆续创建,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1922 年7
月16 日至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
过的宣言明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制定了第
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
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也标志着伟大
建党精神走向完善和成熟。在党的创建过程中:一方面,
建党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得到锻炼提高,孕育出宝贵的
精神作风和优秀品格;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在
建党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检验,推动了建党工作的完成。这
些优秀品质逐渐定型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种与时俱
进的精神风貌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在百年奋斗中升华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厚植于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奋斗实践
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先进思想品质、道德风尚和优良作风、
崇高精神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坚持真理,就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
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它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力
量,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马克思指出:“哲
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把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认真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创建过程中形成发展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生成。创建中国共...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