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育:正确看待批评
VIP专免
2024-05-07
999+
20.28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教育:正确看待批评
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除了坦途与成功,还会有另一
种点缀坎坷与挫折,它可能是小时候父母的指责呵斥,可
能是求学时老师的点拨鞭策,也可能是入职后领导的批评
教诲,还可能是犯错后组织的问责处理。这些都是成长道
路上的治病“良药”、 经历财富。当前,随着正风肃纪、从
严治党纵深推进,对各级党员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的要求
越来越严,有的同志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组织
批评处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解决好的
现实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为新时代党员,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自觉将批评处
理作为强身治病的“良药”,医思想之“疾”、治行为之“疴”、
除方法之“弊”,不断校正人生航向,在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
化的伟大征程中不迷航、不偏向。
一、“药物过敏”须提防,警惕受到批评处理的不良反应
批评处理是对错误言行的训诫警示和纠偏正向,更是
组织对我们的关心爱护.面对批评处理,绝大多数同志都能
够正确对待、检视己过、痛改前非,但也有少数党员像“庙
里的泥菩萨—一经不起风雨”,讳疾忌医、怨天尤人、一蹶
不振,走不出挫折的阴影,最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既耽
误了单位
建设,也毁了个人前程。从调查了解情况看,有以下几种
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一是内心迷茫、进退失措。有的担心“过去成绩被埋没”
认为一旦受到批评处理,以往的工作成绩就会全部“归零”,
感到“辛辛苦苦好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从而丢了心神、
失了干劲;有的担心“成长进步受影响”,把组织的批评处理
视作“否定放弃”,认为以前干得再好也没有用,成长进步
“到此为止”,从而萎靡不振、情绪低沉;有的担心“身后退
路被制约”,认为“处分表”进了档案袋,“污点”就会伴随自己
一辈子,到哪都会受到影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
无助。同志们,当我们担心“进步无门、后退无路”的时候,
不妨想一想人们常说的“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相抵”的道
理,决不能因为一时一事的批评处理而妄自菲薄、心灰意
冷、进退失据;而是要相信组织会全面、发展、客观、辩
证地看待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决不会因为一时一事的过错
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自觉走出迷茫
主动纠错、重整行装、砥砺前行。
二是自卑自责、难以自拔。
有的感到“低人一等”,认为自己成了“单位名人”“他人笑
柄”“反面典型”,在同事面前说不起话、抬不起头;有的感
到“愧责难当”,认为自己的过错“连累”了同事、“抹黑”了单
位,怀有深深的“负罪感”,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
“怪圈”中;有的感到“一无是处”,对自身错误难以释怀,认
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也干不好”,消沉了斗志,丧失了
信心。当我们深陷“自卑自责”难以自拔的时候,不妨从党的
百年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正如 A总书记讲的那样:“党的
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
题,勇于自我革命。”受到批评处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
志消沉、否定自我。我们要尝试与自己“和解”,在“闲看花
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中走出情绪“阴霾”,重拾奋进信心
三是推责开脱、抵赖“甩锅”。有的“怪运气”,把受批评
处理归结为个人运气不好,认为别人犯了同样的错误没被
发现,自己却被处理了,横攀竖比、心态失衡;有的“找借
口”,有了错误不是从主观上查问题、找原因,而是找出种
种客观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认为“不是自己不努力,而
是环境不给力”;有的“推责任”,不敢担当,不能扛事,有
了功劳都是自己的,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把错误过失推
给上级、甩给下级、丢给同事。敢于承认错误,体现的是
担当精神,反映的是胸怀格局。不管什么原因受到批评处
理,都是组织的帮助挽救,都有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我
们要坚决摒弃承认错误“丢面子”“失威信”的模糊认识,勇于
接受批评处理,敢于正视自身问题。
四是心怀不满、“吐槽”抱怨。有的感到“很冤枉”,一
些因为部属和身边人犯错误而承担领导责任、连带责任的
党员干部,“吐槽”自己总是在“背锅”,“平常该提醒的都提醒
到了,有的人不听劝出了问题,自己还要受牵连”,感到很
无奈;有的感到“不值当”,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很努力,加班
加点、任劳任怨,既不贪也不占,就是因为程序不规范、
工作不到位而受到批评处理,“一心为公还要受到处理”,感
到很不值;有的感到“被针对”,认为组织是在刁难自己,借
题发挥,目的是“杀鸡做猴”,塑造反面典型,将自己定义为
“受害者”“牺牲品”;有的甚至“泄私愤”,认为组织对自己处
理不公,产生报复心理,越级反映问题,匿名乱告状,传
播“负能量”,给单位添乱,给同事抹黑。当我们感慨“正风
肃纪的标尺更严了、干事出错的机率更高了”的时候,不妨
想一想,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标准要求是否跟上
了正风肃纪和从严治党的步伐?组织的严格监督和批评处理,
不是故意和谁过不去,而是整肃党纪、整顿作风的客观要
求。
五是佛系躺平、破罐破摔。
有的“不愿干事”,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为了不犯错,宁愿不干事,从此自甘躺平,进入“省电模式”;
有的“得过且过”,认为受到批评处理后,干得再多再好也没
有太大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单位不关心、对职
责不尽心、对工作不上心;有的“自暴自弃”,对待批
评处理满不在乎,认为“反正鞋已经湿了,不如放飞自我”,
自甘落后、不求上进。当我们面对批评处理选择“躺平”的时
候,不妨看一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在逆境中“奋
起”的: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前受过 20 次处分,其中多次
是撤职和降职处分,甚至一度被误传“开除党籍”,但他始终
信念执着,潜心研究中国革命,最终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
考验中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一生多次受到
批判,但他始终坚守革命初心,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毅
然担当、忘我工作,最终实现“三落三起”。这启示我们,无
论受到什么批评处理,只要顶住压力、激发动力、不懈努
力,就一定能够迎难而上、收获成功。
二、“良药利病”须清醒,端正看待批评处理的思想认识
A总书记指出:“批评是清除灰尘和微生物的有力武
器。”批评处理是正风肃纪的重要方式,根本目的是“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及时帮助同志修枝剪叶、纠偏正向,以利
更好前行。
这是治病救人的“好药方”。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
风》中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错误的目的,就好像医
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中
医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批评处
理就如同针灸,针灸之痛为的是促进经络畅通,而批评处
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教育:正确看待批评 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除了坦途与成功,还会有另一种点缀坎坷与挫折,它可能是小时候父母的指责呵斥,可能是求学时老师的点拨鞭策,也可能是入职后领导的批评教诲,还可能是犯错后组织的问责处理。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的治病“良药”、经历财富。当前,随着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对各级党员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的要求越来越严,有的同志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组织批评处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解决好的现实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新时代党员,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自觉将批评处理作为强身治病的“良药”,医思想之“疾”、治行为之“疴”、除方法之“弊...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