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党课提纲
VIP专免
2024-05-07
999+
32.91KB
4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改革开放党课提纲
197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年
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宣告了从1957年以
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实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
连绵不断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为特征的时代的结束。在党的
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中,我国经济社会、城市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邓
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
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
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
的历史进程。”今天,借本次讲党课的机会,我和大家一起回顾中
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伟大实践。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中国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有着一定的时代背
景的。
第一,先看国内背景。大家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然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但是遗憾的是,从1957年反
右派严重扩大化以后,社会主义探索出现了一些偏差,走上
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严重左倾路线。特别是从1966年开始,到
1976年才结束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遭受了严重
的挫折和损失。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姚文元“四人帮”,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宣告结束,当时中国是一
幅什么景象呢?
一是冤假错案堆积如山。文革十年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
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其中中央
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就达75%。
还有没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
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多人。
二是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美
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封锁,中国长期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发展模
式。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过度集权和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国
家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手段和无所不包的经济计划去指挥,组织
国民经济活动,排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
流通,影响了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使经济建设经常出现重大失
误和浪费;中央管理部门的权限过于集中,致使机构臃肿,官僚
主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而地方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没有自主
权,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分配上盛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窒息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
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极左思想的影响,我国经济已处
于千疮百孔的地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文革十年,中国的经济
有三年是负增长。
三是教育、科学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知识分子被扣上反革命
的帽子,下放农场劳动,学校停课,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十年
没有组织过正式的高考,交白卷的张铁生也可以上大学,造成了
“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
四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多年来不升反降。从1957年到1976年
的20年时间里,全国职工长达20年没有涨过工资,甚至还有所下
降。比如,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624元,到1976年
的时候只有575元,工资反而下降了40多元。物资短缺,有了钱
也买不到东西,很多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购买,比如粮票、布票
肉票等等,农民的生活就更困难、更苦了。
第二,再看国际背景。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期间,当我们在搞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利用新科技的突破大大提高生
产水平,经济一片繁荣。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
济是连续上升了106个月,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
日本的发展就更加令人瞩目。在整个70年代,日本是全球
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从1955年到1970年,日本的GDP增
长了7.2倍,到1968年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955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占世界的6.5%,当时日本只占
2.5%,到了1960年,日本就追上我们了)。
与此同时,我们周边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从70年
代开始,抓住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经济,经济高速增
长,继日本以后成为亚洲新兴的发达经济体,是当时东亚和东南
亚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被外界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由此可见,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
科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我们远远落后了。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1.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1977年7月)。
“四人帮”的覆灭,宣告了“文革”的结束,饱受十年动乱之苦的
中国人民,重新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谁将带领中国摆脱困难,走
向振兴呢?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邓小平。
经过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反复做工作,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强烈要求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情
况下,1977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
《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
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没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2.1977年恢复高考——拨乱反正的第一声春雷(1977年9
月)。
小平同志复出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技,因为他首先想到的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
谈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邓小平复出不到一个月,即1977年8月4日至8日,就在北京
饭店召开了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小平吩咐科学院和教育部找
一些敢说话、有见解,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才学的
专家学者,当时有33名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参加)。专家们情绪激
昂地讲出心里憋了多年的话,有的专家指出:高校招生实行的
16字方针(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应当修
改,群众推荐往往只是形式,而领导批准实际成为走后门的合法
根据,今后一定要有考试考查制度;有的专家提出了恢复高考的
方案。专家们建议立即恢复高考,宁可今年招生晚两个月。小平
同志在座谈会说:“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
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并强调‘自愿报考,单
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招生十六字方针的第二句有点问题
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些,不同
意报考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恢复高考这一特大喜讯一经公布,立即传遍大江南北,长城
内外。青春被耽误了十几年的大龄青年们,翻出蒙尘多年的
课本,开始了彻夜苦读。全国570万人报考,录取27.3万人,录
取率仅有4.7%。由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期,这一
盛况使“洛阳纸贵”,国家竟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纸印刷试卷,最后
中央决定紧急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及时解决
了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关心指示下,从这届高考开始,中国的
高考制度取消了政治审查,不再像过去那样看考生的家庭出身,
只看本人表现。这一决策改变了千百万人一生的命运。
3.解放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5月)。
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大灾难,使我国有了发展的生机,然
而,消除这场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决非易事。由于长期
“左”倾和个人迷信的影响,许多人还受到“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
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的禁锢,在思想和行动上迈不开步子。这些使得党
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思想问题就不能勇往直前。
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负责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胡耀邦同志
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重量级文章在全国范围内
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此后半年
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主要报刊都刊登了这方面的大量文章。这
次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广大干部
群众
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打
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冲破了长期以
来“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大规模拨乱反正、
正本清源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中央派谷牧带队考察西欧(1978年5月)。
为了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水平,学习他们的发展经
验。1978年5月,中央派谷牧副总理率领代表团赴西欧五国法国
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进行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由国家领导人担任团长的政府经济代表
团。出发前,邓小平专门找谷牧谈话,要求出访考察时广泛接触
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了解人家现代化工业发展到什么
水平了,把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好的管理经济经验学回来。
考察团看到了什么呢?有两个强烈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没想到当代世界现代化会发展到如此程度,中
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考察团很多人都是国家部委的
部长,有的是地方分管经济的省长,一行30多人,规格很高,都
是高级领导,但他们对西方世界孤陋寡闻,也算是开了眼界,经
历了很多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见到了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了
计算机,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是集装箱,第一次看到了电气化和工
业自动化。欧洲经济的现代化、高效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比如马赛索尔梅尔钢铁厂,年产钢铁350万吨,才只有
7000名工人,我国鞍钢年产钢铁230万吨,67000名工人。
第二个强烈的印象是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
出太多。这些国家工人和农民的差距不大,平均每两户就有一辆
汽车,95%以上的家庭有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但是在中
国,当时还有2.5亿的农民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谷牧访欧期间,在看到我国与欧洲各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
的巨大差距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所到各国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同中
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强烈愿望。代表团回来后,向中央作了汇报。
谷牧副总理汇报是在1978年6月30号下午开始的,从下午的三点
半一直汇报到晚上的11点多钟,整整8个小时的汇报。很多中央
领导听到汇报后都很震撼。
所以,无论是从文革结束后国内面临的困境来看,还是从
7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来看(起码落后30年),中国都必须改变过去的发展路线,探索
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新的政策。
5.邓小平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和美国(1978年10月至
1979年1月)。
(1)访问日本。1978年10月22日,应日本政府的邀请,
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问日本,此行是自新中国成立以
标签: #改革开放
摘要:
展开>>
收起<<
改革开放党课提纲197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宣告了从1957年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实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连绵不断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为特征的时代的结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经济社会、城市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