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解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
VIP专免
2024-05-07
999+
33.63KB
4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解读 2022 年全国两会精神
一、2021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
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
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
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
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2021 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重大成就
2021 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
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
元,增长 8.1%。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由此可见,我们较好地完成了
这个任务。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达 114.4 万亿元,突
破110 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7.7 万亿美元,稳
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 18%。全国财政
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7%。同时,我国城乡就业
也取得显著成效。
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
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
经济较快增长、较多就业。截至 2021 年底,国家外汇储备
余额为 3.25 万亿美元。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经济增长、
就 业 、 居 民 消费 价 格 、 国 际 收 支这 四 个 主 要 方 面 来看 ,
2021 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的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1 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为“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
增长 18.3%,二季度增长 7.9%,三季度增长 4.9%,四
季 度 增 长 4.0 % , 2020 年 和 2021 年 两 年 平 均 增 长
5.1%。总的来说,看 2021 年经济增长,不仅要看全年的
同步增长,还要看季度增长、季度环比,以及两年的平均
增长速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受疫情
冲击,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仍然没有改变。
从就业形势看,2020 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形势相
对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2021 年,城镇新
增就业达到 1269 万人。从调查失业率看,2021 年城镇调
查失业率稳步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1%。
由于全球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工业
生产者价格走势居高不下,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保持了相
对较平稳的上涨,全年上涨 0.9%。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比
较稳定。
从经常项目顺差及占GDP 比重来看,2008 年金融危
机之前占比一度高达8.7%,近几年顺差有所回落。2021
年我国
外贸增 长 速 度 较快,外贸顺差占GDP 比重达到
1.8%。
从以上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2021 年我国经济保持
恢复发展。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
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
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
费增长 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 114 万亿元,我
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79 万亿元,
R&D经费与GDP 之比达到 2.44%。从走势可看出,近几
年我国研发强度不断上升,国家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实施。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区域
布局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区
域发展更趋平衡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粮食产量
1.37 万亿 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
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
推进。
对于经济结构,我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
面进行解读。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1 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0%,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接近6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5 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1%,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服
务业。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需求占GDP 比重最高。在消费
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强,占
GDP 比重也在增加。2021 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
出了积极贡献,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
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5.3、1.1、1.7 个百分点,对
经济增长的贡 献 率分别 为
65.4%、13.7%、20.9%。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6%。
总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非常明显;需求结
构也在不断优化,2021 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9.1%,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因此,经济结构是
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
对于城乡区域发展,从城镇化率来看,2020 年我国常
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3.89%;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城镇
化率将达到 65.5%。2021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已经达到 64.72%。同时,我们加大了进城农民的城市落
户工作力度,2021 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
比上一年提高了1.3 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0.83 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
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以及我们更加注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不断加大落户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从国际看,随着世界经济的
逐渐恢复,特别是我国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因此产业运
转比较正常,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比较快;从国内看,由于
需求的恢复加快,进口增长也相对比较快。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
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
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
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
指标之一。单位 GDP 能源消耗不再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当
然,我们也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9.1%,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 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
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
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
旧小区5.6 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走势看,在新
冠肺炎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在同步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出现了一些波动,但2021 年以来
二者的增长恢复速度较快。同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也 在 缩小 。 2021 年 城 乡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收 入 比 为
2.50,比上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1%;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18931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0.5%,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 9.7%。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还有差距,但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
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 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
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
生产生活秩序。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以上七个方面,对 2021 年我
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简
要概括。
回顾 2021 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
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
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
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
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
在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外一些国家为应
对疫情冲击,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虽然有利于
稳定经济,但也产生了通胀上升、财政赤字扩大、债务负
担过重等问题,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影响。我国强调
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
力度,同时考虑为2022 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2021 年,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
就业优先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常态化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
范围。“六保”工作中包括“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建立
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是为了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效
率。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
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现在,我国
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进展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
率形成机制。多次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
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
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
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2021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冲击,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等影响,我国出现了煤炭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
张等现象,党中央及时作出处置,同时理顺了煤、电价格
关系,进一步推动电价改革,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有效地解决了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为经济的稳定恢复
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年看,主要宏观
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
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宏观经济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主体是否有活
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
业面临的困难,政府提出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5 亿户。其中,个体
工商户突破 1亿户。上亿的市场主体也承担了数亿人的就
业创业,面对疫情冲击,经济社会活动也受到影响,因此
除了宏观政策要有力支持经济运行以外,还要采取有效措
施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2021 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 1万亿
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
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
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 年以来新增
的涉税市场主体 2021 年纳税达到 4.76 万亿元。加强铁路、
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
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
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
贷款增长 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
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近些年,
我们非常注重通过改革来改善营商关系,各地政府都采取
了很多措施。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
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
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
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
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2021 年,大量整顿违反市场
公平竞争的行为,使市场资本的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
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
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
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北京
证券交易所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
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
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
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
消博会等重大展会。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
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产品走出去,以及扩大进口等
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增 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
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
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为重
大科技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为了提高科研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解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一、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