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VIP专免
2024-05-07 999+ 26.31KB 3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而宏观
经济治理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在新时代中国
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
法,深刻剖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和矛盾运动的新特
征,科学阐释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从而
在回应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中,推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和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正如习近平
所说,时代是出卷人。马克思也曾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
P203)把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时代特征及其变化,回应新时代
宏观经济治理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核心主题,这是习近平宏观经
济治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逻辑。
一、认识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大逻辑,以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宏观经济治理新思想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滑,
GDP 同比增长率降到 8%以下,2012 年至 2016 年平均增长率为
7.1%。如何“稳增长”成为突出问题。在 2012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
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出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
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讲话强调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完善宏观调控。其中,
特别明确,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
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贯彻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
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制定了行动领。在宏观经济方面,2013
12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持
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
抓住机遇持国内生产总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
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来后遗症速度”。
于条件和内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在 2013 725 日召开
的政治会议上析了中国经济面的“三期加”(增长速度换挡
期、结构调阵痛期、期政策的化期)的新特征,在 2014
5月考察河南,习近平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征,首次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
常态的论断。在 2014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后一时期我
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进一指出,“经济发展进常态
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5]
并在后来多次强调这一重大判断。适应,“从资源配置模式和
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效果显递减要全面化
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发展方
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5]而,
宏观调控的指思想必须转变:一是不再追,实施区间管
理;不再“大水漫灌”,重定调控;三是前瞻性及灵活性,
导预期、适度微调。从而经济发展化趋势适应,适应并引
领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
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
为主转整存量做优的深,经济发展动正从
统增长新的增长”的新常态。经济政策及宏观经济治理
和体系,必须适应新常态。一方面,要认识到,“作出经济发展进
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
时期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一方面,同要明确,进
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2014 年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进常态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
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
和条件;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
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党的十九大之后,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认识、适应、引领经
济新常态的大逻辑,贯彻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提出的创新、调、
绿色、开共享的新发展理,要努力实现方面工作重转变,
“稳定经济增长,要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强调“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
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
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然要求”。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明确在适度扩
大总需求的同时,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
供给体系质量率,并要求在一时期内,在适度扩大总需
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政策的支柱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三”的关键,以“三一降一”为主
要任务。在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我国经济运
行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然有期性、总因素但根源
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从而进一把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其是宏观经济治理的主线,强调“坚
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期引
,深化创新动,全面好稳增长、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防风险各项工作,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稳定”。
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历程,
指出重要的发展在于“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进供求平”,重要的宏观治理政策在于“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
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进而要求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要工作。总
一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新矛盾,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指出,“我国经济
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
段,在‘巩固、增强、提畅通’个字上下功夫”,标志着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时期的以“三一降一”为主要任务深
贯彻实“八”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巩固“三一降一”成
增强企业活力,提业链水平,畅通经济环)。在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之所以能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
复杂局面,全面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重要
的原由此得出的重要认识之一,是宏观经济治理“必须科学稳
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程”。由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上为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实宏观经济治理的具有
性的认识。在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统筹两个
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进一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构新发展格的战略
,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本动,以满足增长的好生
要为的”,要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前不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贯彻新发展理
加快构新发展格,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环,
重在突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经济工作,特别是实
观调控,是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的重要特,体现了我国经济
发展进常态以及贯彻新理,加快构新发展格观要求。
在理论上突破传统宏观调控的理论框架,形成宏观经济治理理论体
系的重要创新。在实践上形成我国近 10 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得了经济持发展的伟大新成,在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化。正如 2016 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所概括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了适应经济发
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形成以新发展理为指,以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经济朝着更高质量率、
平、更可的方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一政策框架”。实践明,这一政策体系是合实际的,经受住
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检验
根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适应构
新发展格的历史要求,重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大在深入分析和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
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的基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这转变,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了新时代”的
要求,包括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到新平之后面
的新目标、机遇及风险和挑战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转向高质量
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新时代,社会
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后的社会生产
的矛盾”转变为“人增长的好生需要和衡不充分
发展之的矛盾”,宏观经济调控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宏
观治理体系上进行重构并断完善,因此,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
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后一
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宏观调控的本要求,
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
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和完善制环境,推动我国
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得新进展。”,我国宏观经济
治理体系发生了系统性深刻变化。
一是在宏观调控的政策作用方上,在强调并断深化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上,结合需求侧的理。正如习近平
指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
段。需求侧理,重在解决总性问题,期调控,主要是
节税收出、货币信贷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
经济增长。供给侧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发经济增长
,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生产结构来提供给体系质量
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同国在经济发展同阶段是以需
求侧理为主是以供给侧为主,要根据经济失衡同特
,同时论是以一侧为主,都不能的内在系。因此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一降一”时,明确一个前提,“适度扩大总需求”,同
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的是满足需求”,“是要深
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在需求,在解和发展社会生产
满足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是提供给
质量是要少无供给,大有供给,着力升整个供给体
质量,提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进供求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作用方向选择上,始终坚持供给需求侧的有机统一,强调以
供给侧为主线和战略方坚持以适度扩大总需求为提,以
需求为的。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断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的同时,“要牢牢把握
内需这一战略基”。2020 年提出构新发展格,以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
摘要:

专题党课: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而宏观经济治理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剖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和矛盾运动的新特征,科学阐释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从而在回应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docx

共33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3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