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青年政治动员的路径及其策略
VIP专免
2024-05-06
999+
16.82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调研报告:青年政治动员的路径及其策略
摘要:三线建设作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其
有效推进离不开政治动员的策略选择。通过对三线建设期
间政治动员政策与宣传口号的梳理,发现衡量政治动员实
效,除去传统的将动员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主要标准之外
还应当结合动员对象的个体反馈进行评价。三线建设政治
动员宣传口号从动员客体的青年群体特征与行为方式出发
实现了动员客体的有效反馈,促成三线建设者的积极参与
结合青年群体特征进行动员策略选择也是新时代青年政治
动员工作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政治动员;青年文化;话语分析;策略选择
引言
三線建设是指自 1964 年到 1980 年,我国先后在四川、贵州、
云南、陕西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
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1]。这场
建设因其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动员范围广,不仅是我国
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产
生了深远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关于
三线建设的重要文献资料首次公开与出版,拉开了我国有
关三线建设研究的序幕,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
施再次成为学界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学界对三线建设的既有研究多是“从上而下”看政
治动员如何实施,例如上海三线建设是如何开展搬迁动员
工作的[2],辽宁是如何在三线建设中进行支援与做出贡献
的[3],但聚焦普通三线建设者个体,“自下而上”对政治
动员个体反馈的研究还不多。事实上,三线建设作为共和
国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参与者的个案反馈不仅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建设的正常推进,同时也是政治动员机制与
实效的有力印证。基于此,我们对贵州三线建设的部分亲
历者进行访谈,通过对亲历者口述历史的收集与整理来获
得其主观心理上的“真实”,以期补白这一段国家工业化
进程中的历史叙事[4],同时,也希望借助亲历者的口述历
史来佐证三线建设时期政治动员从青年群体特征出发所取
得的重大实效,为今天开展党的青年工作提供方法上的借
鉴与参考。
一、三线建设政治动员背景及其策略
对政治动员及其策略的理解首先要对其必要的先决条件进
行解读,然后对其动员手段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动员
所承载的国家政策的作用和影响作出判断。就三线建设而
言,备战是当时政策提出的主要社会背景之一,也是三线
建设决策形成的直接动因和政治动员宣传口号的着眼点,
对政治动员的生成机制与实效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
对三线建设时期的社会背景、国家政策以及动员方式进行
考察,发现基于备战而形成的一系列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实
施方式和宣传
口号都充分凸显出国家策略与动员客体青年的身份特征、
价值选择及行动方式紧密结合。
(一)备战:三线建设政治动员的主要背景
关于三线建设决策形成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备战
改变工业布局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反修防修”等方面
不论是公开的档案记载,还是当时流传甚广的动员口号
“备荒备战为人民”,以及“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
选址要求都凸显出“备战”不仅是三线建设决策的主要且
直接动因之一,同时作为革命型政治动员范式“树立一个
敌人”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政治动员的实效产生了
积极作用。
也有学者专门对当时我国周边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当时我国周边确实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从二十世纪六
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面临三面受敌的军事处境[5]。同时,
相关文献资料表明,1963 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关于工业
发展问题(初稿)》时提出“要以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
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
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正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党和国家决定在后方开展大
规模的工业建设。
可以说,“备战”不仅是当时三线建设决策形成的直接动
因之一,还对三线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政治动员口号产生
重要影响。1964 年《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
袭击的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调研报告:青年政治动员的路径及其策略摘要:三线建设作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其有效推进离不开政治动员的策略选择。通过对三线建设期间政治动员政策与宣传口号的梳理,发现衡量政治动员实效,除去传统的将动员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主要标准之外还应当结合动员对象的个体反馈进行评价。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宣传口号从动员客体的青年群体特征与行为方式出发实现了动员客体的有效反馈,促成三线建设者的积极参与结合青年群体特征进行动员策略选择也是新时代青年政治动员工作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关键词:政治动员;青年文化;话语分析;策略选择引言三線建设是指自1964年到1980年,我国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十几个省、自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