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VIP专免
2024-05-06
999+
17.23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
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加快形成——产品从规模生产到个性
定制,产线从劳动密集到人工智能,生产空间从工业园区
到深海深地深空,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使新质生产
力展示出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
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
快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
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
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瞻远瞩,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
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引。
新征程上,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积极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一定能为中
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一)
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
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
新的历史起点,也是重大历史关口。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部分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依然
存在。
从外部环境看,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
全球经济复苏低迷,有的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筑“小
院高墙”、搞“脱钩断链”。
从内在条件看,传统的发展方式对土地、自然资源的
依赖较重,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
本改变,中国需要积极抢占和充分利用变革机遇,实现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面对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如何在化危机、闯难关
应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
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
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
力”;
……
从去年在一些地方考察调研,到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从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到今年全国两
会“下
团组”,再到赴湖南考察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
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实践要求,
并从理论上作出总结概括——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
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
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
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
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
力。”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
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
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的准确把握。“中
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以高
水平生产力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生产力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
理论来指导。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
心地位”,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再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
行动遵循。
江苏常州,曾经的“苏南模式”代表,一度发展放缓
去年跃升为我国第二十五座“万亿之城”。人口和面积都
不占优势,为何能释放如此爆发力?
向“新”图强,聚“链”成势。依托乘用车制造“家
底”,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入驻“建链”,推动动力
电池集群壮大“强链”,吸引零部件企业“延链”……常
州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乘势而上,造就 7000 亿元级产业
链。
自常州出发,沿长江而上,安徽合肥以“芯屏汽合”
“集终生智”为产业地标,湖北武汉持续“追光”打造
“万亿集群”,四川宜宾瞄准“绿电”推动“酒都”变
“锂都”……“老牌工业市”变身“新兴产业城”,奏响
新时代“长江之歌”。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
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二)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
键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我们
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
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
摘要:
展开>>
收起<<
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加快形成——产品从规模生产到个性定制,产线从劳动密集到人工智能,生产空间从工业园区到深海深地深空,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使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