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

VIP专免
2024-05-05 999+ 24.01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
物质财富的能力。诚然,不同研究对“生产力决定论”的看
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生产力是产生和变革生产方式
的基础,是影响劳动力、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的基础性因素,甚至是历史阶段发展的基础驱动力,生产
2023
力,2024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具体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
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
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
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加速演变,世界政治、科技和经济格局加速重构,
国际科技较量和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甚至部分发达国家以
国家安全、“去风险”等为名,对我国实施单边科技制裁,
推动“脱钩断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因此,有必
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主要路径和关键着力点。
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
(一)前置条件:性创新主导技术体系
面。然而,经济系统日益复杂,生产力的
主导性体现在单一技术,而是体现于技术体
系中。Ellul 1977 年提出“技术体系”概念,强单一技
离环境和系统的无效性,为技术的体现在
和系统的Freeman 为,技术体
对于增量型创新、重大但单一型创新而,具有广
的影响。技术体系发生变革时,通常会波
不同单技术的升级与而形成
的创新集。因此,在工程技术面,技术体系
为同一自然、理论指导或服务同生产
标的一系列相互的技术的技术创新
出现新的科学者出现重大技术、工
进时,就会带来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引
列连锁的技术变革,形成新技术体系对技术体系的
代。技术体系的变革了技术创新
汽车电机、驱动和传动技术的
创新,之驱动和等一系
关技术的创新,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的不断成
形成对传统技术体系的代。具有性创新特征
的新技术能够带来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高的生产
效率,而推动生产组式的重组。
入产出构、产业构,甚至
进新经济构的形成。技术体系变革同对生产力要素
新、重组和代产生大影响。以技术体系变革为
传统的驱动转变为驱动,不推动了
中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的变革,汽车零部件构
产业链。与此同时,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劳动力
和技能新。因此,技术体系变革其是新的
主导技术体系对有技术体系的代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
重要前置条件。
)技术条件:的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生产力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一技术的产业化
及在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广泛应对生产力产生
的影响,的产业能形成
系统性的新质生产力。Bresnahan 可被广泛应
的经济增长的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能
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良好互动,产生
而形成的生产力效蒸汽机的发明使
代人力、动物力和自然力成为蒸汽机
门得到广泛应还覆盖有工业生产部
工具动力出,催生了从纺织机械到
工具的一系创新。蒸汽机的出现不改变了动力
改变了生产、方式,同时对产业构、经
局及劳动力本产生了深影响。
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技术条件。
)时代条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
动力。18 ,世界先经历了次科技革命。第
18
动力技术成为的技术和新的主导技术,
业时代驱动的工业时代。一变革使
为主的劳动力构转变为以工人为主的劳动力构,工
业成为主导产业,资本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生产要素中的主导和影响力
发生了时代的变化。第次科技革命发生
19 ,以发电机和内燃机为核心的能
开始被广泛应用,能格大幅下
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产业速发展,
驱动型产业和家用成为主导产
产业基本型的资本集型产业,资本要
素的作用强化,劳动力进一步从农业中分
来并投身于工业次科技革命发生在 20 40
年代,信息处理技术与逐步走合,形成以
子计算机微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社会交
知识交流方式,推动了新的主导技术体系的形成。
集、传、加工用产业是知识密
型产业,人力资本和等要素在时代的作用
制造业化成为新的发展。生产效率提升驱动
分工进一深化,业技术人
电子信息制造、信息处
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第次科技革命
21
术成为的技术,信息通信数据采集、加工、
用等技术体系形成,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催生
批数据应式新业态。一次科技革命必然出
现新的的技术,形成新的主导技术体系,进而驱动
生产方式、产业或就业形式等出现变革,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诚然,不同研究对“生产力决定论”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生产力是产生和变革生产方式的基础,是影响劳动力、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基础性因素,甚至是历史阶段发展的基础驱动力,生产力的质量直接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和水平。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概括:“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

展开>> 收起<<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docx

共32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3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