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意义
VIP专免
2024-05-04
999+
20.27KB
2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主题教育党课: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
持”的重大意义
同志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系列时代课题
的研究,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从哲理性高度精辟概括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
持”。而对“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解又需要深刻把握蕴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要求。
一、“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精髓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
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
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概括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
现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虽然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各具特点,却
表现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成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必须
始终运用的基本点。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
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百年奋斗的
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其
根本保证就在于党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
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
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深嵌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了它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既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
一个通过认识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
律,科学解答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
更是一个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
验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揭示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
提炼和总结中国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
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成为“人民所喜
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也“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是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习近平
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
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自立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之
中,是中华民族之魂。同样,自信自立融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之中,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支
柱。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系列时代课题为研
究主题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对马
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
益经验,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科学解答重大时
代课题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信自
立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气质
和创造精神。习近平强调:“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
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
理。……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
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
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
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自信自立”精神
品格的重要基点。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思想方法和内在要求。守正创
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
界的本质要求。“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
法”之正,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正的目的
是创新,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指出:“理论
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
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
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
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
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
断 开 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
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态度
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
“正”,创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既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跟时代步伐,既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又顺应实践发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
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守正创新”
思想方法的根本点。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是工作方法和突出特点。坚持问
题导向是直面问题,在研究问题中揭示问题内在的本质和
规律,在解决问题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围绕新时代全
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
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
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
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
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
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
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
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中,习近平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
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思想之所以开辟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正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
中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实践中遇到的
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
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
问题进行研究,努力破解各种实际难题,提出新理念新思
路新办法,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对问题的规律性
认识。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是整体特色和思维方法。系统观
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工具。系统观念作为
一种方法,强调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
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也就是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
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
象,从而达到对问题处理的最佳状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
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科
学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结合系统观念的思
维方法,运用“七大思维”,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
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
力”,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
划,进行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形成了一系列新布局
和新方略。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是世界眼光和高远境界。胸怀天
下反映的是博大的世界胸怀和坚定的大国担当的境界。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把中国的前途命
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两个大局”
的理论,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
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二是关
注人类前途命运,洞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杂态势,提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
摘要:
展开>>
收起<<
主题教育党课: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意义同志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系列时代课题的研究,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从哲理性高度精辟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而对“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解又需要深刻把握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要求。一、“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