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
VIP专免
2024-05-01
999+
17.29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该论述之内核直接指向了“新文科建设”。新时代,新文
科建设需要立足中国化、世界化、时代化,借此持续、系
统提升中国文科学术和教育事业的软实力、创造力、教化
力。2018 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引发了学界的普遍
关注,讨论声日益密集。现有研究为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
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文本材料,文章将针对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路等进行探讨。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
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共同话题和集体行动,新时代
的新文科建设既要致力于组建学科共生体和学科集成体,
打造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也要克服和超越
“旧文科”的既有据点,构建全面激发文科“潜能”的学
科功能体。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工作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
出发,推动文科事业历史性重生和系统性变革,使之对中
国社会、文化、经济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同时,要认
识到新文科是相关学科门类、多元学科功能等交融而生的
有机体,唯有跨界融合和功能互联,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
新文科的建设内涵,使之更具变革力和生命力。
1.搭建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新时代的新
文科建设是对“人文学科危机”的应对之举。在建设实践
中,首要任务是打造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让
新文科不断提升对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变革力。第一,新文
科建设要体现全球思维、突出世界意识、彰显竞争精神,
在与世界开展文明交流和文化对话中,不断增进对人类共
同福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读,并借此构建起
具有国际水平、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文科集合
体”。第二,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要注重对学科内部知
识、不同学科知识的借鉴和融合,在互动中生成新的学科
领域、创造不同学科兼容的知识体系,让彼此之间相互吸
收养分,不断为新文科建设提供驱动力。第三,新文科建
设需以“面向世界、跨界联动、打通经脉”为原则,在学
科交流、学术交流中,持续扩大新文科的学科广度和学科
跨度,为文科事业的发展累积更多有力支撑点。
2.构建基于“学科价值”的文科学科网络。传统文科
限于各科本身的概念与理论、方法与技术难度,难以被推
广,学者囿于自身学科的边界,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
力研习,知识流动性被降低。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的
“新”,首先体现在理念更新和制度改善方面。在构筑各
类文科参与的学科联动机制、破除传统文科建设瓶颈的过
程中,需要通过学科间的多终端通联、信息智慧汇通,构
建起基于“学科价
值”的文科学科网络。第一,新时代的新文科将学科
价值视作内核,通过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的集成,为培育新
文科体系和重构学科系统做充足准备。第二,新时代的新
文科在架构方面,既要优化新文科建设模式和流程,也要
通过增删学科要素和调整学科结构,搭建起基于“学科价
值”的文科网络,让文科学科形态和学科价值相得益彰。
第三,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始终以人文性、价值性、意义
性为根本属性,虽然也涉及非自然性、技术性、物质性,
但后者都为表征而非本质。考虑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着前所
未有的变化和变革,新文科建设首先完成了科学定位——
始终坚守着价值导航性、人文归属性和生活意义性,在固
本培元中持续释放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潜能、彰显着人文
社会学科的学科价值。
3.组建“求知+育人+服务”的学科有机体。新文科
建设是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坚守,强调在
弘扬中国气质、展示中国魅力、彰显中国特质中提升意识
形态贡献力。当今,任何国家、社会和民族,为了维系其
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其活力和生命力,都要维护其核心
价值体系,维护其民族自尊和自信心,以此夯实经济社会
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石。新文科建设中的各类文科形态、文
科实践、文科教育等,都体现着上述要求,并致力于组建
“求知+育人+服务”的学科有机体。第一,新文科建设
应以学术知识生产为起点,通过良善人性塑造,致力于构
建起和谐、民主的社会。
新文科是特殊的学科有机体,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机体
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彰显新文科建设同社会发展、文明进
化的关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新文科建设是构建
“大文科”格局的关键之举。在建设实践中,既要统一行
动,对文科类型和功能整合进行积极探索,也要突破不同
学科之间,文科和生活之间的界限、障碍。在“大文科”
场域内,新文科建设要体现整体性,通过“求知+育人+
服务”,组建起三位一体的学科有机体,全面统合关键学
科职能,借助公共学科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文科的多
元功能。第三,在新时代、新境遇下,新文科建设要肩负
起新职能、新任务,接受新挑战,始终以需求为导向,通
过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实现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的
时代转向和历史转变。
二、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文科建设的任务艰巨,需要在知识高度综合化、流
程高度便捷化、过程高度数字化的基础上完成文科知识的
高效生产和再生产。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
区域优势等为建设动力,重新搭建专业和课程体系、组建
跨学科教师团队、确立全新教研评价标准、优化人才培养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该论述之内核直接指向了“新文科建设”。新时代,新文科建设需要立足中国化、世界化、时代化,借此持续、系统提升中国文科学术和教育事业的软实力、创造力、教化力。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引发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讨论声日益密集。现有研究为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文本材料,文章将针对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路等进行探讨。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共同话题和集体行动,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既要致力于组建学科共生体和学科集成体,打造基于“学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