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
VIP专免
2024-04-27
999+
27.45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2 年“七一”党课上的讲话: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
在党的生日,给大家上党课,既是工作任务,也是难
得的和大家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的机会。去年是党的百年
生日,我和大家分享了长征精神。今年有很多题目可以选,
我也认真进行了思考,和办公室、党办的同志进行交流,
最后选了改革这个题目。这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总书记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
行部署。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深改委主任,主持 26 次中央
深改会研究改革重大问题,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提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
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
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对落实好总
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至关重要。
二是省委、省政府有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总结了
过去五年的 5条经验,其中 1条就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
为最强劲的动力”,要求“充分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
用”,未来五年全省要“三个转变”(从总量扩张为主向
总量与质量协同提升转变、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
出口协同拉
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
作用转变),推动“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全省干部“做改革‘闯将’,勇于突破惯例、
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
部署要求,我们就必须对改革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三是当前林业工作有需要。新国发 2号文件明确林业
的“537”项任务(5项牵头,3项共同牵头,7项责任部
门)及国家林草局给我们的 6项试点任务,都需要用改革
的方式完成。之前,我多次讲过我省林业工作已经到了量
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办
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实现突破,唯有改革。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党课,大家能够有所收获,产生
共鸣,能够更加坚定地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讲三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动力依据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现在
的干部,不是不知道改革,也不是不知道不改革就没有出
路的道理,而是似懂非懂,只知道“皮毛”而没有看到
“血肉”。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推进林业改革工作不坚定,
“等靠要”思想严重。究竟怎么认识改革?
一是
从哲学的视角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本质
最核心的规律。任何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既互相斗争,又共同存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他们之间运动规律,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作出变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整
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社会制度只有通过不断改革,
才能促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经济
基础相适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我们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
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
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
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是从文明的视角看:人类自脱离蒙昧以来,每一次
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改革。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祖先在
生存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火,改变了饮食方式。创造了语言、
文字,改革了信息传播方式,从而使得智人战胜了其他人
种,走上了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改变
原有狩猎采集的生存方式,驯化了动植物,逐步形成定居
生活方式,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出现部落、村镇、城市,
直至出现分工、阶级分化等,建立起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
社会制度。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大机器生产极大地提
高了人类生产力,也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宣言》中讲到:“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大。”蒸汽机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引领第二次工
业革命,计算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以人工智能为
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快速演进。科技创新释放出前
所未有的生产力,也倒逼人类社会制度不断革新。马克思
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元意识形态,君主制、
民主制,总统制、议会制、共和制、联邦制等不同的政体
形式,在人类文明史中不断演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
刻指出: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
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领导我们这样前
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
自封。
三是从文化的视角看:改革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流传
的文化基因。《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意思就是说,无路可走的时
候,就要变革,变革就会通达,通达才能长久立足。只要
按照这个规律来做,就会无往而不利。回顾中国历史,历
朝历代都不乏改革者,战国的商鞅、吴起、赵武灵王,汉
朝的董仲舒,北魏孝武帝,唐朝的姚崇、韩愈,宋朝的范
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清朝的康有为。鲁迅先生曾
讲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
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
们是中国的脊梁。”
改革精神一直都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和基因里面,
这也是造就我们这个灿烂文明的重要原因。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所说:优秀传统文化中,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从党史的角度看:自 1921 年成立,我们党就一
直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先后
出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
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的右倾分
裂主义。直到 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后,
才寻找到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中改革,曾经发
生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最终酿
成了“文化大革命”。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还是不改革,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等争论一直存在,但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并通过实践证明
了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开放是
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
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
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以上是从 4个视角理解改革的动因。当然,我们还可
以有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去分析。但无论怎么看,总归一
条,那就是“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才能与时代同行。”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改革的林业实践
林业发展史同样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一代代林业
人接续传承,上下求索、革故鼎新,才创造了绿色奇迹。
去年,我在多个场合和大家分享了贵州林业史,这里和大
家回顾下我国林业发展史。
在我国,林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史记》
记载:“黄帝之孙颛琐静渊而有谋,养材以任地。”西周
末年,开始出现林地交易。公元前913 年周共王时的卫鼎
铭文是最早的林地买卖契约。战国时期,山林政令、林木
贡赋、边境造林、春季山林防火、森林采伐运输等均已有
专人负责。秦汉时期,出现了少府、上林苑令等专门负责
管理和保护山林资源的职官。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魏王
花木志》《竹谱》等专门林业文献,林业保护律令条文不
断丰富。唐朝五代时期,人工育林开始兴起。宋至元朝林
业快速发展,开始大规模营造边防林。明清时期,林业生
产技术快速发展,大量林业科技名著开始涌现。我们所知
道的《天工开物》等著作都有关于林业生产技术的记载,
甚至很多技术现在还在沿用。近代以来,林业在曲折中仍
然不断改革发展。1914 年北洋政府公布中国第一部《森林
法》。1919 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便提出“要造森林,
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2年“七一”党课上的讲话: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在党的生日,给大家上党课,既是工作任务,也是难得的和大家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的机会。去年是党的百年生日,我和大家分享了长征精神。今年有很多题目可以选,我也认真进行了思考,和办公室、党办的同志进行交流,最后选了改革这个题目。这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总书记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深改委主任,主持26次中央深改会研究改革重大问题,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