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读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4-25
999+
27.96KB
4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读
1.增速目标 5.0%左右体现以进促稳之势,通胀目标 3%左右,
预计全年温和上涨;
2.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效,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
央及地方杠杆稳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精准,重点流向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
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需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线并进”;
4.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新质型城市、新质型基建、新质型产
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六大方面的
共同推动;
5.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 年为蓬勃式发
展元年,上下游存万亿市场机遇;
6.扩大内需:文娱旅游、国货“潮品”为新重点;新一轮大
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为扩内需工作重心;
7.对内改革:关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的经济体制机制新
一轮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国企重点做强做优;民企重
点专精特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更进一步;
8.对外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
型开放;9.
防风险:稳地产方向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资金来源
5000 亿PSL 将续增;化债方面,特殊再融资债券工具使用
规模或将再超万亿;
10.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4 年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听取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
作报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展望全年经济的风向
标。
从经济工作总基调及宏观政策来看,2024 年中国经济将实
现以进促稳之势。宏观政策方面,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
质增效,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地方杠杆稳中
有升;货币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重点流向“科技、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等方面。
十大经济工作发力点将围绕“供给侧创新驱动+需求侧内需
拉动”,以及“对内深层次改革+对外高水平开放”展开,
这也是应对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不足、
社会预期偏弱的情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
具体来看,创新驱动战略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扩大内需战略下,大规模设备
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以中
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推进;同
时,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也将加速出清。
一、主要量化目标:5.0%左右体现出经济积极的以进促稳
之势
1.经济增速目标 5.0%左右:积极的以进促稳之势
首先,2024 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相较 2023 年的 5%左右更
为积极。
2023 年经济增长 5%左右的目标是在 2022 年实现同比3%的
低基数水平上制定,而2024 年5%左右的目标则是在 2023
年实现同比5.2%的较高基数水平上制定。
其次,积极的增长目标与经济工作总要求相呼应。2024 年
与2023 年经济工作总要求相比,2023 年强调“稳字当头”,
稳的成分多一些。2023 年3月,A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强调,“新班子起来了
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
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
而2024 年经济工作总要求则强调“以进促稳”,进的成分
则多一些。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系统部署 2024 年
经济工作时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
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最后,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经济工作要实现量
升质增。
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经济建设为中心”,这
一表述往往出现在下行压力较大的阶段,且明确指出“聚
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此次“经济建设为中心”排序在“高质量发展”之前,区
别于往年,如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
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次明确经济的
质与量并不是对立的“二选一”,要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
变。
2.通胀目标 3%左右:温和上涨,中枢回升
2023 年,CPI 增速目标为 3%左右,最终全年 CPI 增速录得
0.2%,远低于预期目标。2023 年出现了相对通缩的局面,
映射在经济中便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
业投资预期偏弱。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 CPI 目标定为3%左右,因去年
基数较低与更为积极的经济工作目标,预计全年 CPI 将实现
温和上涨,全年中枢回升至1.5%—2%左右,快速上行的风
险不高,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不会对积极的宏观政策
形成掣肘。
3.就业目标新增 1200 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5.5%左右:回
归常态
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为正相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就业
才能实现。2023 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 1200 万人左右,
实际完成 1244 万人;城镇失业率目标为 5.5%左右,实际全
年全国平均值为5.2%,较2022 年下降0.4%。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目标定为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
左右。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加力,经济步入内生性复苏,实
现就业目标的主要制约项均实质性改善,回归常态。预计
2024 年就业目标将得以实现,整体好于 2023 年。
整体来看,经济的主要量化目标体现出更为积极的以进促
稳之势。从短期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则需要保持平稳健
康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实现强有力的复苏,从而落实各
项改革措施,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从长期看,根据 2035 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代表到2035 年,相比
2020 年的 G党P总量或人均G党P需要翻一倍,这则要求
这15 年的年均增速需达到4.8%以上。因高质量发展阶段经
济增速的逐步下台阶,那么作为第一个五年的“十四五”
期间,年均经济增速应至少达到5%左右,这也是2024 年经
济增速目标定为5%左右的应有之义。
二、宏观政策: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灵活精准
1.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 3%安排,赤字规模 4.06 万亿元,
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 1800 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
券3.9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000 亿元”。
以及“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
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
发行1万亿元”。
首先,报告明确今年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在地
方化债阶段压力较大,加杠杆空间及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中央作为加杠杆的主力,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其次,专项债较去年3.8 万亿元提升至3.9 万亿元,对应基
建投资将继续发力稳经济。从发行节奏来看,仍将前置。
此外,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发挥更大的
杠杆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从财政政策部署来看,基建投资仍将是今年稳增长的重要
抓手,社会资本可重点参与的基建方向,需关注去年11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在通知的附件中,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
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确定了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
股的项目,包括环保领域的垃圾固废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
项目,以及市政领域的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停车场项
目等 9个项目方向;
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的项目,包括环保领域
的污水处理项目、污水管网项目,以及市政领域的城镇供
水、供气、供热项目等 13 个项目方向;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包括交通运输
领域的民用运输机场项目,以及能源领域的农村电网改造
升级项目等 8个项目方向。
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报告指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
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
度”,以及“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首先,货币不会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区别于2023 年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表述,报告删去了“有力”一词
延用了“精准”一词,体现 2024 年货币政策“精准”更为
重要,故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为发力重心,主要方向则在
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
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
2024 年2月27 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布消息称,日前,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贯彻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部
署,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其次,近几年“灵活适度”的表述常出现在经济现实处于
有效需求不足的年份。如,2020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
更加灵活适度”;2022 年,“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
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笔者认为,因短期内价格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则
更需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
中国人民银行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
进经济增长。
三、供给侧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
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2023 年,中国人均G党
P达到1.27 万美金,经济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攻
坚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必须由传统要素投入驱
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跨越。
此外,在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实
现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住发展的
主动权,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1.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
质生产力”。
*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性突出,排序在2024 年十大经
济工作之首,笔者下文将用较大篇幅重点解读。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2023 年9月A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
期间首次提出,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2024 年九大经济工作中,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读1.增速目标5.0%左右体现以进促稳之势,通胀目标3%左右,预计全年温和上涨;2.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地方杠杆稳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精准,重点流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需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线并进”;4.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新质型城市、新质型基建、新质型产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六大方面的共同推动;5.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为蓬勃式发展元年,上下游存万亿市场机遇;6.扩大内...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