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培育新质生产力 青年要挺立时代潮头
VIP专免
2024-04-25
999+
18.98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培育新质生产力青年要挺立时代潮
头
同志们: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
中所形成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是不断发展着的且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23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了新质生
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
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3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
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
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
未来。广大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未来产业为载体,包含崭新的质态要素且符合我国高质
量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的先进生产力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为出发点,将科
技创新
作为核心要素,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
组合的跃升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
率;以“质”为关键点,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脉络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生产力”为落脚点,深刻
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内涵要义
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现实生产,推动物质
财富积累。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
性眼光深刻洞察未来发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眼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
聚焦我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性提出的概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赓续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先进
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
时代化表现。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物质
基础,代表的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与征服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人
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
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
身”。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活跃因子,对社会发展程度
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进步性力
量。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
展”。一般来说,生产力是
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以及科学技术
构成 。 马 克 思 在 《 政 治 经 济 学批 判 ( 1857—1858 年手
稿)》中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认为“劳动
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
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着重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科学技术在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时,不论是与劳动者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哪一种要素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都
会转化为更新、更高质量的现实生产力,并且带来相应的
变革。因而,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通过原创性、颠覆性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要素创新性整合,经历产业深度转型升
级而催化出的先进生产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并将其视为判断社会发展
状态好坏的检验标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
义的终极价值旨归,而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
驱动力量,
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目
的是为了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为了使人实现自
由全面发展又要依赖于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人”同
“生产力”之间存在同频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
“发展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因此,基于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转化,可以得出新质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切实物质需求的先进生产
力。
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习近平经济思想将生产力理
论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
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新质生
产力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原创性理论贡献,是在继
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刻明晰了过
去的旧式、传统型生产力无法承载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已
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多重矛盾、多元问题、多种难点,我
国社会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水平的、更具契合度与创
新性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
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因而,新质生产力以
创新驱动为关键内核,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
特征。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
体现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体现的是生产的社
会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动,在生产力支配生产关
系的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要在把握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发展更加协调适应”。因而,基于生产关系必须
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
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
辑,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推进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
疏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与卡点,激发新质生产力
迸发出更多生产活力。
2023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 2024 年经济工
作进行系统部署时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
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
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
重要着力点,要坚持继续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从最初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如今的“推动新质生
产力加快发展”,更加突出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巨大
功能。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
推力与支撑力的前提下,就更加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进行
引领与指导。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主动契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培育新质生产力青年要挺立时代潮头 同志们: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是不断发展着的且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命重在担当,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