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在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VIP专免
2024-04-20
999+
23.56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省长在 2024 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
(2024 年2月1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水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也是近
10 多年来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上世纪
90 年代,省委、省政府每年都由书记或省长主持召开一次
水务工作会,甚至水利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也都是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这彰显了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发展
对甘肃的极端重要性。这次会议既是赓续优良传统,也是
树立鲜明导向,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总结近年来我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水利工作面临
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重点工作,引导全
省上下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加快推动全省水利事业高质
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刚才,省水利厅汇报了去年全省水利工作情况,提出
了今年思路举措,酒泉市、平凉市、甘州区、张家川县和
省景电中心围绕各自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既有务实管用的
具体做法,也有深谋细抓的工作打算,大家讲得都很好,
听了之后很受启发、深受鼓舞。各地要互学互鉴、互促互
进,在比学赶超中不断解水难、兴水利。下面,讲 3个方面
意见。
第一,一部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资源短缺作
斗争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缺水问题高度
重视、牵挂于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 年总书记来我
省考察时指出,“缺水干旱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难题”,并在引洮工程建设现场提
出了“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
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
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的殷切嘱托。2019 年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时再次强调,“甘
肃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对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主抓重,水
的问题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水是生命之源、
生态之基、发展之本,不解决水的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大家都知道,缺水是甘肃的基本省情和最大短板。长期以
来,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甘肃人民除水害、兴水利,可
以说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的历
史。(《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标志着我
省积石山县成为中华民族治水的起点。西汉时,“张国臂
掖,以通西域”,在河西走廊引水灌溉、发展屯垦。盛唐
时,“甘州诸屯,皆因水利,诸河灌溉,良沃不待天时”
近代以来,左宗棠提出“治西北者,宜先水利”“甘肃治
法,以均赋税、兴水利为首务”,把兴修水利作为经略西
北、发展甘肃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
视甘肃缺水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来甘调研考察时无一例外
都谈到水资源保护利用问题。1993 年8月,宋平同志考察
引大工程时指出,兰州市的发展寄托在秦王川,水到之后
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发展工业,成为兰州市的卫星
城。同年9月,宋平同志考察景电二期工程时指出,景电二
期工程是一个好工程,搞成了子子孙孙受益。1994 年8月
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考察我省重点水利工程时指
出,引洮方案是可行的,我赞成引洮工程上马,未来的洮
河引水洞子究竟搞多大,是需要有点远见的,眼光要长远
一点。1995 年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考察引大
入秦工程时称赞,在崇山峻岭中建设引大工程艰苦非凡,
不亲眼看很难相信,可以说是人间奇迹。1995 年7月,原
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考察引大入秦工程时指出,引来大通
水,润泽秦王川)。
一是甘肃因缺水而落后掉队。我来甘肃三年多时间,
对省情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感到“甘肃因
生态脆弱而贫困,因水资源短缺而掉队”,水是甘肃发展
的最大制约因素。去年底省政府专门召开水资源管理专题
会,我对甘肃的水情总结了“4个并存”:总量不足与分布
不均并存。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1%,居全
国倒数第4位,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100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 1/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
衡,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2%,陇南和酒泉年均降
水量相差多达514 毫米。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3、4、5月
份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 19%左右,阶段性旱情此起彼伏,
局地暴洪时段集中,“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点十分
明显。资源缺水与工程缺水并存。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279
毫米,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 44%,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同时,我省特殊的地质及水文条件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水库
建设,加之财力有限,大部分项目都存在骨干工程“直肠
子”、配套工程有残疾、没“水盆子”“水袋子”等问题
“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可以说是“后天发育不良”。
无水可用与有水难用并存。在水资源总体匮乏且时空分布
不均的同时,用水指标不足又导致有水难用,国家核定我
省2020、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分别为114.15 亿立
方米、125.63 亿立方米,目前用水已近113 亿立方米,用水
总量指标捉襟见肘。黄河流域“八七”分水方案分配我省
地表水耗水指标为30.4 亿立方米,目前已基本用完,导致
有水难用。有土无水与有水无土并存。我省虽然土地面积
辽阔,但由于水土资源严重不匹配,导致大部分的土地都
难以有效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低。像河西内陆河流
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 60%,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 21%,存在
地多水少、水资源超载的问题;长江流域国土面积占全省
的8%,水资源量占全省的 36%
,但山大沟深,水多地少,集中开发利用难度大。综合来
看,甘肃相对欠发达的省情受制于特殊的水情,长期缺水
严重影响全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经济社会
发展受限于水、构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受困于水、人
民幸福美好生活受制于水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
二是甘肃因兴水而摆脱贫困。新中国成立以后,甘肃
历届省委、省政府把兴修水利设施、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
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
百之”的甘肃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接续奋
战,相继建成景电、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一批骨干水利
工程。景电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景泰、古浪、民勤等地老
百姓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成为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道绿色屏障。引大入秦工
程有效解决了秦王川40 万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也为兰
州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是新中国水利史上
的一座丰碑,被誉为“陇上都江堰”。引洮工程是我省投
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
多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解决了甘肃中部干旱地区 5市
13 个县区 600
多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盐环定扬黄甘肃
专用工程、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和一大批“五小水利”工程,全面改善了六盘山区、秦
巴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
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撕下“苦瘠甲天下”历史标签立下
了汗马功劳。
三是甘肃因治水而护佑生态。对甘肃来讲,生态问题
说到底就是水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坚持“五水共抓”,推进“四网统筹”,有力支撑
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格局的形成。一方面,生态
工程效应放大。通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生态
环境持续改善。比如,推进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渭河
源区等生态保护与建设,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加强,近 20 年
黄河兰州段输沙量降低18%、渭河天水段降低27%。还比如,
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2 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 60.24%,黄土高原“由
黄变绿”景象初现。另一方面,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强化
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实现水环境、水生态、
水资源、水安全良性互促。比如,建立完善五级河湖长体
系,划定 1309 条重点河流管理范围,完成136 条河流及湖
泊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比如,建成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
工程,13 条江河主要支流和 311 条中小河流得到有效治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省长在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甘肃省省长任振鹤(2024年2月1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水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也是近10多年来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每年都由书记或省长主持召开一次水务工作会,甚至水利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也都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这彰显了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发展对甘肃的极端重要性。这次会议既是赓续优良传统,也是树立鲜明导向,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近年来我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重点工作,引导全省上下提振信心、鼓...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