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VIP专免
2024-04-17
999+
16.9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生产力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是理解社会发展动
力的关键钥匙。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
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
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
化。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赋予了时代新内涵,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首先,新质生产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
本观点。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首先,它是指
劳动生产能力。劳动生产力是劳动者的“生产能力”,特
别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其次,它是社会部门
的集体生产力。在特定生产领域,劳动者基于劳动分工,
进行劳动协作,“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
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
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也即是集体生产力。最后
它是社会总和生产力,也即是广义的社会生产力。一个社
会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总能力、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合力
是“一定社会物质
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
文化传统甚至宗教观念)的全部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总结
果”,马克思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
会状况”。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主要包括五大观点
一是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二是生
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其中不断更新的生产工具
是先进生产力最重要的标志;三是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科
技进步推动生产资料效能的提升,使得劳动生产能力不断
提高;四是任何时代的生产力发展,都是先从机器设备开
始,制造业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性部门;五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构成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对生产关系
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其次,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继承
与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推动生产力理论
的创新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
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提出通过发动武装革命才能推翻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社会,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全国人民
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与革命一样具有扫除发展障
碍、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功能,并明确提出“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
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同志
提出科学发展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把当代人的幸福建立在对后代人的资
料的过度消耗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重申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的观点,“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
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对生
产力的认识进行了新的深化。
最后,新质生产力对生产力概念进行了新的理论跃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使生产力
概念得到新的理论跃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进一步丰富了生产要素的内涵。生产力是所有
生产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的总和力量,其中的生产要素是指
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时必须消耗的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经
济社
摘要:
展开>>
收起<<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生产力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是理解社会发展动力的关键钥匙。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赋予了时代新内涵,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首先,新质生产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首先,它是指劳动生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