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
VIP专免
2024-04-17
999+
20.83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
感悟
一、A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生态”和“文明”两层含义。“生
态”包括政治生态、产业生态、银行生态等;“文明”包
括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等。从外部逻辑看,A生
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从内部逻辑看,我们在 5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里,非
常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
一的整体,存在和谐共生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生
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向生态文明转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
国的兴衰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A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包括两条主线:一
是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主线;二是以 A总书记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主线。
第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
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把黄河的
事情办好”伟大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推动环境保护列为我国
一项基本国策、开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先河。以江泽民同
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确立中国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新方向。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思想首次
写入党代会报告。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国家
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生态文
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
进入新时代,A总书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
实践探索,明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符合时代要
求。20 世纪 90 年
代以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粗放型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以后,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
文 明 ” , 并首 次 把 这个概念 写 入 了党 代 会 的 政 治 报 告 。
2007 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
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
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保
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
过40 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 年,
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
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
依存度分别达到 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
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条主线。A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 A同志长期扎
根基层、了解人民、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与人民群众有
着密切联系,与说“人民话”的持续品格是分不开的。A生
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贯穿了 A同志早期知青岁月和整个地方
政治生涯。这可以溯本追源探求到 A同志早自梁家河知青
岁月起,又自20 世纪 80 年代初主政河北正定县委,80 年
代中后期、90 年代至21 世纪初先后工作、主政福建厦门、
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各个时期,至21 世初主政浙江、上
海期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思考、言
说和实干。
比如,1985 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 A同志在《正定
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特别强调,“宁肯
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
2003
年7月10 日,A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
“八八战略”,成为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
总方略。其中一条,“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从“八八战略”明确打造“绿色浙江”,到“千万工程”
成为生态省建设有效载体,再到 2005 年8月首提“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系列事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
新理念由此萌发,成为 A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之一。
2007 年,A同志在上海提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
后代高度负
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
置,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
A生态文明思想是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 A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
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
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
理论依据、文化底蕴。
生态文明建设,让“五位一体”的内涵更加丰富、全
面。2012 年,A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
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
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 年,A总书
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
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013 年,中国共产党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
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 年,《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
革的“四梁八柱”。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
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22 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
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
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A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与感悟一、A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生态”和“文明”两层含义。“生态”包括政治生态、产业生态、银行生态等;“文明”包括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等。从外部逻辑看,A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内部逻辑看,我们在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里,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谐共生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向生态文明转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