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文稿汇编(13篇)
VIP专免
2024-04-05
999+
80.69KB
14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济类 汇编(13 篇)
目录
把握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髓
D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 D的中心
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
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 D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
髓,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经济思想,对于
实现 D的二十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
义。
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经济思想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
度,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
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济思
想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加强 D
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
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全 D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
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
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
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做好经济工作的
方法论;等等。
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
性、开放性,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
创性贡献。对此,重点可从以下方面深入理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
国共产 D
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坚
持人民至上,从奋斗目标、发展理念等多方面论述了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其原创性的贡献主要在于:一
是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奋斗目标,赋
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的内涵。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二是把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他强调,“我们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这既是我们D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
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三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
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
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
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
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
开放以来D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在
总体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定了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
略措施。围绕奋斗目标,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
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们D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
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
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D的
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 D领导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
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
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
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
国共产 D
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
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中国式
现代化道路联系在一起,作出原创性论述,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南。
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明确经济发展的主题和第
一动力。新时代我国经济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是前人未曾遇到的重大课题。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
核心的 D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
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变化,适时提出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
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D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
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
践问题,阐明了我们D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
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强调,“全 D必须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
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
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
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 D
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发展是解决
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D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
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
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
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
新力和竞争力”。2021 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
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
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
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 D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
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
设计、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
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
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
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指出:“科学技
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
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还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
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关于新发展理念以及对
于经济发展主题和第一动力的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不仅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指导,而且对后发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整个进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
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
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
谋复兴。
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体系
经济思想是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 世纪世界的最新
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在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过程中,提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一个结合”丰富和发展为“两个结合”,
并强调坚持好、运用好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实现了方法
论的新飞跃。对于“两个结合”的方法论,在 D
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深入阐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
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
变的教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
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
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同时,只
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
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
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
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
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
高度契合性。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
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坚持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坚持好、运用好一
系列立场观点方法。对此,D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
须坚持”,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
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人民至上体现根本立场,自信
自立体现精神特质,守正创新体现理论品格,问题导向体
现实践要求,系统观念体现科学方法,胸怀天下体现世界
情怀。这“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也贯穿于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方法论方面的创新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和升华。在经济工作实践中,曾提出改革方法论和经济工
作的具体方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
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
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新时代,在经济思想的指
引下,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战略定力,坚持运用底线思维等思想
方法和工
作方法,把握时代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确立
了新的历史条件下D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
措。
正是有了“两个结合”的方法论基础和一系列科学的立场
观点方法,经济思想能够指导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
取得成功,并在实践发展中永葆生机活力、放射真理的光
芒。新发展阶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还会发生深刻变化,
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坚持以经济思想为指导,以
科学的方法论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会立于不败
之地,取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牢牢把握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论,目的在
于应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经济思想,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经济思想。
一是坚持和加强 D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中国共产
D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 D的全面
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D的领
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
败。要坚持和加强 D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 D的领导落实
到D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D
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们
在前进道路上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
心,汇聚起14 亿多人的磅礴力量,确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
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根本
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
代化。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
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一切为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一起迈
入现代化。
三是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
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
大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经济面临新挑战的复杂形势下,更
要增
强信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国内
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
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
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
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 D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
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质
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科技创
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五是一以贯之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
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
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
作用,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
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
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六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
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
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化。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
前提。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
贯穿 D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
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
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
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
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
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八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
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为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不断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
——保持经济运行恢复向好态势④
今年4月,国内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坪山新能
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交付。采用全装配式智能建造等
技术,工期节省15%、水电节省20%、垃圾排放减少
20%。这样的工业厂房,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有助于
园区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缩影。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增长
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先看制造业,今年前三季度,太阳
能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 63.2%、34.2%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再看能源
产业,截至9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45.3%,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15.1%。各领域各行业,
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不断涌现,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也彰显了产业升级的良好态势。
作为新动能,绿色产业的培育壮大,能为经济发展创
造更广阔空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更好地把握
绿色转型机遇,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 亿元,
同比增长 41.7%。我国在一些绿色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
展,充分证明了这一赛道的重要性。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
好,才会有今后高质量发展的高歌猛进。我国在这方面的
潜力相
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持召开进一
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协同推进降
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
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
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
染治理等多个领域技术领先,都市现代农业、生态旅游、
田园综合体等生态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路径不断拓宽……走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未来我
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还将稳步提升。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
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要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绿色
化,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汇聚起共同推
动绿色发展的合力。当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
产业绿色升级改造需求和绿色消费需求,将催生一个规模
巨大的绿色市场,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有力
支撑,不断增强我国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已浸润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握
好时与势,进一步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定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让经济发展既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质的稳步提升,让
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D
的十八大以来,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就民营经
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
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
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
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
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
心”。这些重要论述,是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做好民营
经济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
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构建新发展
格局注入强劲动力、蓬勃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
支撑。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一以贯之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 D中央的一贯方针。回顾历史,
不难发现,民营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D和政府的
政策支持,离不开D的创新理论指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我们D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应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
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D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确立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方针。D
的十二大报告提出,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
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
必要的、有益的补充。D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
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D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相互促进新格局”,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 D中央高度重视民
营经济发展,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D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
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D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
济活力和创造力。D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支持民营
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D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
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这充分说明,我们D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
的、一贯的。
2018 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非公有制
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
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
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
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再次表
达了D中央坚定支持民营经济的鲜明态度,也表明我们D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2022 年
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
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
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
指出,D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
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同时还强调,“在民
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
时候给予指导”“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
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因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
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极大地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惠及
亿万人民。“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D
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立足改革
开放伟大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推动我国非公有
制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推动民营
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
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的十八大以来,
以同志为核心的 D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
给予高度重视,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D的二十大
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
是权宜之计。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过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
论。有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
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
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人说加
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不符合 D的大政方针”。
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
不容置疑。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
壮大,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
可没。民营经济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生力军,不少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
展。当前,我国 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是稳发展、拓新局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环境
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发
展韧性持续显现。近年来,民营企业凭借高质量的产品、
灵活的商业模式等,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为在复杂多
变的国际环境中稳住外贸基本盘、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推
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营经济有助
于加快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培育,推动我国由贸
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民营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创
新,不断优化出口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促进我
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有力支撑。
D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
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
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表明我们D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要引导民营
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 D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
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
展。
引导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
的方式展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期,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
段演进。支撑民营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正在发生
变化,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
端,技术水平不高,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一些
民营企业存在主业不够精、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民营
企业需深刻认识自身不足和面临的挑战,积极践行新发展
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
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中抢抓机遇、壮大优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其一,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
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在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中起
到关键作用。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强化内部监督,实现治理规范、有效制衡、合规经营。依
法推动实现企业法人财产与出资人个人或家族财产分离,
明晰企业产权结构。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构
建风险评估体系和提示机制,对严重影响企业运营并可能
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情形提前预警。建立覆盖企业战略、
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营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治理能力和
水平。
其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民营经济的活力之
源。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
组织者、引领者,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
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
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把民营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
体,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民
营企业攻克一批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原创性技术难
题,在一些新兴领域和技术“无人区”实现突破,争取成为行
业领跑者。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充分调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性,
鼓励科技型、初创
型中小微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加强自主创新,以技术
进步塑造竞争新优势,努力成为“隐形冠军”。推动民营企业
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技术与自身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做到生产智能化、
制造精细化、产品个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便利化。激
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
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
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其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
蓬勃发展,产品服务升级迭代、产业链重构、价值链重塑
迎来更大机遇。民营企业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努力把
企业做优做强。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
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助力提升
“中国制造”美誉度。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努力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有条件的民营企业
要主动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
境外项目,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推动国际化经营,稳
妥防范风险,努力做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的关
键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依托海外园区或相关行业商会,
联合抱团出海,更好发挥规模效应。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
展环境
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
经济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我
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民营企业
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数量从 2012 年的
1085.7 万户增至 2022 年的 4700 多万户,10
年间翻了两番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
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 3000 家;
在世界500 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 年的 5家增
至2022 年的 28 家。
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
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是任务艰巨、挑
战严峻,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
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领航指向、破冰除障、赋能加油、保驾护航。今年以来,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7月19 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7月
2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优化民营企业
发展环境”;7月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
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
期若干举措的通知》。这些政策举措不仅提振了民营经济
发展信心,也必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哪里发展环境好、营商环境优,资本和项目就流向哪
里。只有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排忧解难,才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增添新动能。要切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D
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
展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把富有含金
量的好政策转化为富有获得感的民企好未来。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环境成就好企业,
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重在优化环境。D的十八大以来,
以同志为核心的 D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营造
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各级D委和政府推动
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很大,不断创新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
展的政策举措。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优化营商环
境条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
系等,推动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
名从2013 年的第 96 位提升到第31 位;企业开办时间由
一个月以上压缩到目前的平均4个工作日以内;从 2013
年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至 2022 年4月,国务
院累计取消和下放 1098 项行政许可事项。优化营商环境没
有“休止符”,要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不逞一时之力,
久久为功,进一步增强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
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开辟更多空
间。
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建立常态化政商沟
通机制。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
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把构建亲清
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
恒心办恒业。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民营企业权益
维护机制,不断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渠道,主
动倾听民营企业家呼声。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靠
前服务,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
事。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
商户发展。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新官不理旧账”、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加大查处力
度。
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要完善政策体系,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之路不可能
一片坦途,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近年来,世纪疫情和百
年变局交织叠加,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
问题,发展预期和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各级政府要系
统化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要坚持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
平等,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
行社会责任。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
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
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反对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
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
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鼓励民营企业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
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
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
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民营企业是创造财富、做大
“蛋糕”的重要主体,是分配财富、分好“蛋糕”的重要一环,
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
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
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一部分
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极大调动了民营经
济人士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
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
断扩大,目前占GDP 的比重已超过60%,民营经济有力
地推动了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目共睹。
当前,我国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是民营经济创造的,民营经济
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多数城镇劳动者的衣食住行。同时,
民营企业是我国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贡献者,具
有外贸“稳定器”作用。2022 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
比重达到50.9%,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可
见,民营经济不但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国
际大循环顺畅运行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
质基础。
D的十八大以来,我们D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采取
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广大民营企业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倾情投入,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
精准扶贫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
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各类社会公益事业,通
过设立慈善基金,捐赠款项、物资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助力社会福利改善,特别是发生重大灾情的时候,广大民
营企业家以切实行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和良好示范,体现了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指出,“无论
摘要:
展开>>
收起<<
经济类汇编(13篇)目录把握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髓D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D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D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经济思想的要义和精髓,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经济思想,对于实现D的二十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济思想站在中...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