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2022年理论文稿汇编
VIP专免
2024-04-05
999+
49.39KB
8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2 年理论 汇编(10 篇)
目录
1.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处理好三对关系8
3.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统筹抓好六个方面重
点工作 13
4.构建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 26
5.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30
6.高校思政课要发挥好“四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 36
7.可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几点思考41
8.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 44
9.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51
10.做好特色农业转化与利用,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57
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3-01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站高谋远,围绕绿色发
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
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庄严承诺。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双碳”社区的建设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
是广泛社会能源转型的缩影。
目前国家碳减排的任务主要以生产端为主,实际上居民消
费侧的碳排放量同样不可忽视,占比高达碳排放总量的
50%左右。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居民聚集生产生活
的基本单元,是人口活动及其碳排放的重要场所,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双碳”社区是指在边界明确的区域
内,以绿色规划为统领,平衡发展需求与控制碳排放问题
突出“双碳”发展主线,有效控制和削减区域内碳排放总量,
提高社区建筑、交通、家庭生活等能源利用效率,利用社
区及周边空间开发应用光伏等绿色低碳新能源,降低碳排
放,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的低碳转型或零碳排放,助推“双碳”
目标实现。“双碳”社区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社区低碳转型的战略地位应不断加深,向着社区能源结构
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房屋建筑绿色化、资源利用循
环化、交通出行绿色化和社区管理智慧化的趋势逐渐发展
推动社区能源结构清洁化变革
低碳化能源系统是“双碳”社区实践的核心。“双碳”社区应形
成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能源系统规划,集技术创新、量化
指标为一体,构筑高效、清洁、安全的社区能源系统,并
随社区衍变发展而同步迭代。在能源供应侧,考虑到各社
区在可再
生资源能源种类及数量上有着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双碳”社
区应持续优化能源供应侧结构,在实现大量直接或间接电
气化供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光伏、风电、水电、
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配合储能、分布式供能等手段实现
调峰填谷、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整合形成社区微电网,持
续增加可再生能源供能占比,使社区能源结构清洁化,从
源头减少碳排放量。鼓励“氢能进万家”,氢能可充分发挥其
清洁能源属性,提升社区交通用能、分布式发电、储能系
统领域中清洁能源比重,构建多元的清洁能源应用生态。
促进社区能源利用高效化运营
据有关资料,我国社区平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不到35%,
因此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是当务之急。在能源结构优
化调整的同时,持续提高社区的用能效率,在能源消费测
同步助推零碳转型。“双碳”社区在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
上,应打通电、热、气等能源子系统,实现多种能源互补
互济和各子系统协调优化,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结合能源
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持续提高社区能源利用
效率。在能源消费侧,应把准国家政策,强化能耗“双控”制
度的导向性和执行力,持续开展创新技术降能降耗,实现
社区能耗总量及强度的标杆化效应。聚焦社区建筑、交通
能源三大能耗“大户”领域,在符合社区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
科学节能,降低能耗、提升能效,减轻居民用能费用。社
区可通过零气候负荷的“绿色电力”和“回收能源”,提高社区
的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社区房屋建筑绿色化水平
在传统的社区建设中,建筑设计主要追求实用性和经济性
长远发展潜力不足,节能环保属性不明显。“双碳”背景下的
社区建筑设计主要通过用地集约性和设计整体性、功能通
用性和实用专业性、建筑标准化和明晰识别性、生态低碳
化和控制智能化等进行优化,追求建筑群整体的综合改进
根据 202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
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社区建筑将进一步向绿色低碳的
方向发展,以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
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
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
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等作为重点发展方
向。提倡社区建筑节能化,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
境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既有建筑绿色化升级改造,新建建
筑满足二星及其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降低使用过程中
的能耗总量与强度。注重社区绿化建设,扩大社区绿化面
积,增强社区碳汇能力。
加快社区资源利用循环化改造
目前,社区资源循环化改造面临着循环化理论认知不足和
建设水平不高的双重难题,亟需强有力的引导推进社区资
源循环化改造进程。《“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
应循环化发展指南,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目前,
由于回收与加工环节多和复杂,我国社区生活垃圾资源化
利用率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
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
右。“双碳”社区可创造一个周期性的室内生态系统,以生活
垃圾作为原始资源,以无害生物技术转化构建能源网络,
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原始资源的生活垃圾通过能源网络后
输出电能、热能等,来供给家庭用户的照明、做饭、烧水
和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合理运用家庭中的隐藏资源
其中包括初级资源和二级资源,可以实现环境内部的自给
自足。加快推动社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进社区交通出行绿色化发展
提高社区交通通达度,形成以节能低碳为核心的社区交通
结构。布置多层次交通系统,扩能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合
理布局基础充换电设施、加氢站,连接城市轨交系统,扩
张低碳交通网络。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提
供便捷高效的通勤条件。社区内的接驳交通和通勤交通是
主要的移动排放源,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推动交通系统
电气化,有助于降低社区对传统燃油的依赖程度。同时,
合理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充电桩、充
电站等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在社区内的实践应
用,提高交通系统清洁化水平。推进清洁能源交通产业发
展,升级充换电绿色基础设施,实现社区交通运输系统脱
碳。
探索双碳社区管理智慧化转型
社区是多种功能单元的组合,为实现多单元的高效配合,
可大力推进社区的智慧化管理。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
段,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基
建建设等领域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也为“双碳”背景下的社
区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智慧化发展方向。目前,大量社区
正积极探索智慧化转型建设,并着重强调提升信息基础设
施和管理服务。社区可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居民住宅等载
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
色低碳的智能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
智能化变革。社区智慧化管理可通过 5G、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效信息技术实现社区从基础建设、
运营管理到综合服务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打造建筑智慧
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能源和资源利用情况,深入挖掘建筑
节能减排潜力,以数智化手段实现建筑高效运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处理好三对关系
2022-12-2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强化辩证思维,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在乡村发展、建
设与治理中处理好效率与效益、有形与无形、硬件与软件
的关系,稳步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在乡村发展中兼顾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效率指向数量和速
度,效益保证质量和安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要提高
效率,更要提增效益,切忌随意搬用效率至上的衡量标准
轻易套用其他领域的发展模式,甚至简单挪用其他国家的
发展经验,而应兼顾效率与效益,既要坚定改革决心,也
要保持历史耐心,确保乡村发展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
续推进。一是蹄疾步稳地推进城镇化。只有处理好城乡关
系,才能切实推动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这既需要顺应农民进城务工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趋势
也要处理好进城农民的定居、就业等问题,让农民在城乡
之间可进可退,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而造成的风
险矛盾和社会动荡。二是完善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既
要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下乡,拓展乡村产业的市
场空间,也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真正通过利益联结机制
的设计和落地,尽可能地让农民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合理
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外来资本和乡村发展的共赢。三
是把握好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尺度。一方面,要着力于改
变分散、粗放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通过推动规模化生产
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运营,加大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另一方面,要着力避免片面追求大干快上的倾向,坚决防
止越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承包关系的底线,坚决防
止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生产要素的集中和农业规模化
经营,秉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选择
权,引导和帮助农民选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农业生产方式
四是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
这个问题上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如果只停留于一
般的成本计算和交易互换,或是只着眼于农业生产总量而
忽视结构性的缺失,就难以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
己手上。所以,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树立保
面积、保产量的责任意识,只有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乡村建设中协同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与城市相比,乡村
在功能定位、空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不同,
要时刻牢记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始终遵循立足农村实
际、体现乡土特点、符合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
规划先行,做到分类施策。要在充分掌握乡村的历史渊源
民俗文化、现实状况、农民呼声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确
定村庄建设规划,是立即启动建设还是深入研究论证,是
原址建设、村庄合并还是异地发展,都要因地制宜、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二是注重风貌保护,彰显乡村特色。要保
护好乡村的传统景观、特色风貌和文化根脉,尤其要保护
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增强乡村的生态涵养功能,打造现代
版“富春山居图”,让乡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
住乡愁”的地方。三是推
动机制创新,挖掘生态价值。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指引下,在政府多年来持续开展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
建设的加持下,如何让生态化的空间资源成为一种生产资
料和发展要素,激活大量沉淀的实体资产,为乡村建设赋
予更多的开发价值,迫切需要在非标准化的产权界定、资
源定价、市场交易等方面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更好为深化
农村要素市场改革、推动农村空间资源生态化开发、让农
民获取更加多元和长期的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
在乡村治理中融合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当前,乡村既保留
着农业社会形成的原子化、慢节奏、自循环的传统生活方
式,也经历着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塑造的组织化、快节
奏、交互性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因此,推动实现农业
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硬件意义上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包
括软件意义上精神层面的现代化。一是要在公共资源配置
上体现农业农村优先。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力度,进一步推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下乡,并加快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全
民普惠、城乡一体。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给钱给
物,不如有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是实现
乡村善治的“关键少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
工作导向,为基层赋
权增能、下沉资源,创造更好的干事创业条件;要锻造一
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并大力
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让党的“三农”
工作决策部署切实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有获得感
的具体成效。三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治理体系
和治理方式。乡村与城市有着不同的治理逻辑,要立足于
农村依然存在的“熟人社会”特点,警惕项目工程思维和政府
体制运作方式过分介入农村基层治理,避免农村基层成为
失去政治动能和自我调节功能的被动治理对象,通过不断
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法治的
刚性、德治的柔性和自治的韧性有机结合,持续增强广大
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
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效能感,真正实现乡村社会既充
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
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三农”工作,要以系统观念认识和处理乡村发展、建设、
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好
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
程上,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统筹抓好六个方面重
点工作
2022-12-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制定
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报告还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
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
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
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
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是革命者的初衷,是中国
共产党优秀的品格。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改革
发展、完善。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系
统工程,包括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用党的创
新理论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等多个方面,完善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坚
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必须统筹抓好如下六个方面
的重点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
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
促进的,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都是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
领导的具体表现。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要
求。从具体方面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须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
部署落实落地,确保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
确保党的自我革命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
则不改,政治道路不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
进一步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为目标。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党
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党的决策协调作用,突
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确保党对重大工作的集
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指导
和监督。
第三,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
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好各级党委(党组)、党
员干部主体责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关键在严明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自我革命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
悟力、政治执行力。
第四,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坚持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综合执政
能力;要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
动性,不断提高党自我革命的创造性;要用好批评和自我
批评武器,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确保党内政治
生态得到可持续净化。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文
化的精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新飞跃,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一向十分重视理论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
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加强党的思想
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
长久之策,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迫切
需要。
一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一个坚持真理、修
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之复杂、任务
之繁重、挑战之激烈、矛盾之突出前所未有,我党必须进
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要统一思想,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在完善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
动,将我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
体系的现实、重要性、紧迫性,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
牢记自己的使命,解决好“三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努力使自
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
忠实实践者。
三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完善党的自我
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就是要学习党的
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要求来思考问题,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实践
坚持知信行统一,首先必须知,知就是学习、了解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知才能信;通过了解党的理论路线
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建的信任感
并用以指导实践,这就是行。主要目标就是将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而崇高的信仰,锤炼
党性的摇篮,指导实践的总方针,推动各项工作的力量源
泉。
四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不断促进
两者相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党员干
部必须懂得党的自我革命在党的历史中的重要性,同时以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我们党一向重视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不断加强
干部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的
火车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发展和民族
进步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
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为新时代党的干
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
了要求、制定了标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任之一,需要
我们党走泥泞、涉险滩,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正视自身
存在的各种问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自我开刀,不断
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所
有这些,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
干部队伍作为支撑和担当,否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任就难以实现。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突出政治标准。这是我们党选
拔干部的首要标准。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合格,主要看政
治上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等,这也是选拔干部的
前提条件。突出政治标准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就是
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
来选拔任用人才,将好干部的标准用在实处落在实处。
其次,坚持选人用人的导向标准。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用
人导向,要按照事业为上的标准选贤任能,要按照忠诚干
净担当的标准任用干部,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标准来要
求干部,在把好政治关的前提下,把好廉洁关,业务关等。
再次,综合施策关心培养锻炼干部。既要加强对干部的严
管,坚持全面管理常态化,全面监督常态化,又要增进对
干部的厚爱,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要关心工作在条
件艰苦地区的干部,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担当作为;要做好
离退休干部工作,要重视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
培养,要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等;干部要注重实践锻炼
要在实践中磨炼意志,要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培养斗
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增长
综合本事和才干,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
最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干部要正确对待政绩,组织要客观评价政绩;要完善干部
能上能下的制度;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从根
本上认识“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重要性,确保党和国
家事业永续发展,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常态化的
工作机制。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
力量所在。党的组织体系是根据党章的规定,按照民主集
中制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它是一个有机
的统一的整体,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
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具有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和组织无法
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
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保证。我党严密的
组织体系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供了政治保
障和组织保障,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
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使命。党章
赋予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使命具有法定的效力,各级党组织
要将各领域群众组织好,要齐心协力、上下贯通、通力合
作,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
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第二,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是党的执政之
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又
是党组织直接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中央的一切决策
部署都必须通过基层来推进实现,所以要坚持大抓基层的
鲜明导向,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行动力、战
斗力,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将党建活动建
立在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
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三,不断加强完善党建工作。要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机关党建重在质量提升,事业单位重在整体推进;国有企
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公司治理与党建工作的结合,在公司
治理的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企业
等要加强党建工作,各种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也不
能放松;“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
党员”;要注重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对党
员教育管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2年理论汇编(10篇)目录1.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处理好三对关系83.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统筹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134.构建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265.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306.高校思政课要发挥好“四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367.可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几点思考418.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449.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5110.做好特色农业转化与利用,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57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3-01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