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
VIP专免
2024-04-05
999+
25.25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9481
字)
同志们: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国家的
重中之重。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持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
农村发展做出重要指引和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
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
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
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是立足国情农情,体现
中国特色,为广大农民送来的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今天党课的主要内容是梳理解读已出台的 25 个中央一
号文件要点,分析“三农”政策文件脉络,从中了解过去,感
知现在,明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预期,坚定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
1978 年,农村改革大幕拉开。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
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在 1982 年至 1986 年先后制定出台了
以三农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
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了农业的增长。
一、1982 年1月1日(关键词: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
法性)
1982 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 1981 年12 月的
《全国
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开
放后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
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这份文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
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
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
成部分”。并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
且宣布长期不变。文件的另一要点是强调尊重群众的选择
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群众自由选择。同时还提出疏
通流通领域,把统购统销纳入改革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
价格体系的改革。
二、1983 年1月2日(关键词:放活农村工商业)
1983 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
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
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份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了“两个转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
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文件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
商综合经营的道路;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发展多种多样
的合作经济,合作经济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按劳分配
方式以及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要坚持计划
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调整购销政策
,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业,适当发展
个体商业。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
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1984 年1月1日(关键词: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如果说前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工商业微
观经营主体问题,那么,此后的“一号文件”则要解决发育市
场机制的问题。此前 20 多年,农村实行统购派购制度,农
村产品交易均由公营商业高度垄断,而资金、土地、劳动
力流动又受到多重限制。农村经济迫切要求放松历史上多
年形成的政府垄断、管制,及其他阻碍农民进入市场的规
定,以利于发展商品生产,摆脱穷困。
针对这些情况和基层诉求,1984 年确立农村工作的重
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
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当年的“一号文件”即
《关于 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
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
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继续减少统派购的
品种和数量;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
到集镇落户。
四、1985 年1月(关键词:取消统购统销)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过去曾起了保证供给、支持建
设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弊端就日益
表现出来。因此,在打破集体经济中的“大锅饭”之后,
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
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
济的十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
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
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 年来的农
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被取消。
五、1986 年1月1日(关键词:增加农业投入,调整
工农城乡关系)
我国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5 年又在
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
的一步。成效十分显著。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工农、城乡
的利 益 分配关 系 ,农 业 生 产 中 出现 了 一 些问 题 。 对 此 ,
1985 年年底的农村工作部署,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会议形成的 1986 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
1986 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
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也不能因为农
业基础建设周期长、见效慢而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更不能
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
础地位。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在 2004 年至今又连续二十
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三农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以及党中央解决三农问
题的决心,推动三农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六、2004 年2月9日(关键词: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3 年12 月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
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并于 2004 年2月9
日公布。时隔18 年之后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一号文
件。
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 年代的1.8∶1 扩大到了
3.1∶1。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
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
的政治问题。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
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
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
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
势”。文件共 22 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
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七、2005 年1月30 日(关键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
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决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
好的发展局面。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
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
非常艰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
施。2005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
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
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强调,要“以严格
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
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
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
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八、2006 年2月21 日(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2005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讲稿: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看我国乡村振兴之路(9481字)同志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持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重要指引和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是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为广大农民送来的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今天党课的主要内容是梳理解读已出台的25个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分析“三农”政策文件脉络,从中了解过去,感知现在,明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