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
VIP专免
2024-04-04
999+
24.38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
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成
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展现了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把握这一
实践逻辑,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
求,深刻领悟我们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
战略安排和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原则。
一、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需
要,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现代化
反映了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改变世界的进程,世界各国
逐渐实现工业化,并在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式变迁的过程中塑造现代文明形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
生产力超过了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但是
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观、两极分化的社会状况、物质主义
膨胀的精神现象和对外扩张掠夺的态势,反映了愈演愈烈
的现代性危机,也使西方工业文明陷入歧途。世界上没有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从步入实质
性进程的初期就摒弃了这种发展道路,以劳动逻辑取代资
本逻辑,形成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切合中国实际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自成立起就寻找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在团结
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中激活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历史伟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开始探索
“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1945 年4月,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
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
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党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 1953 年起用10 到15
年或更长时间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从农业国过渡
为工业国,“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
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把我国建
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
划一以贯之的主题。1954 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和国防。1964
年,他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在不
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79 年12 月,邓小平在
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国民生产总值到20 世纪末
翻两番,“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
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 年4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三步走”
战略: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在 80 年代翻一番。第二步,
到20 世纪末再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
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自 21
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
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
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明确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
有利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
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团结带
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
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最大实际,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
主动,团结带领人民稳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的时
代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明确的历史
方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在于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十四亿
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有史以来的空前规模,必
将重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展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把握这一实践逻辑,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领悟我们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原则。一、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