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伟大成就:粮食安全
VIP专免
2024-04-04
999+
31.32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
新时代伟大成就: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
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
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
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变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
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牢牢端稳中国人的
饭碗。
这十年,我们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
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
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
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
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是核心内容。
(一)新粮食安全观
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并把“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
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国家的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大豆、土
豆等,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并称三大主粮,土豆也在近年成为第四
大主粮。口粮主要包括小麦和稻谷,二者统称为两大口粮。目前,我
国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
调剂,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
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
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
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12 月至 2022 年4月
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 61 篇。其中,有关粮食安全的内容
主要有: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
2013 年9月至 2021 年8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内容
的节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要着眼
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
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
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2013 年
11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
期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
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
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
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
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实 施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战 略 , 把 饭 碗 牢 牢 端 在 自 己 手 上 》 是
2013 年12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
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
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
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
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 在保
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
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是2013 年12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城镇
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
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要结合实际,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
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
生态红线。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
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
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2013 年12 月23 日习近平
总书记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
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
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
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
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
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
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2014 年5月至 2022 年4月期间习
近平总书记 中有关内容的节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
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
一个抓落实、抓到位。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
及时问责、终身问责。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
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
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
安全。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2014 年12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
“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
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
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发展道路。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 年12 月14 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
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
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
充分的财产权利。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
品安全》是2020 年2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
作作出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
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
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
务》是2020 年10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
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
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实现农
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
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
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手中。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是2020 年12 月16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
种子和耕地。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
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
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
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
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2020 年1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农村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
产年年要抓紧。
《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是2021 年12 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讲
话的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
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
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2022 年3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
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
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
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
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中,我们要把握住变与
不变。其中,变体现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
杂。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不变的就是始终坚持把保障粮
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
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成就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 20%的人
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向“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
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新时代伟大成就: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这十年,我们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