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VIP专免
2024-04-04
999+
18.17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史观
1.唯物论
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
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
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
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
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 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
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
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
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
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可以通过
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
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
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
中去。
规律: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
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
消除的。人只能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
两个特征:
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观)
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
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
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
统一体中,而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
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反映了复杂事物
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具体矛盾
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
和关键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
流和性质的问题。
内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附言: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整个社会到社会的各
种组织,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秩序、结构
组成的集合体,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事物内部诸要
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
身保持稳定性;而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排斥,即矛盾的
斗争性,它破坏事物内部的秩序和结构,促使旧事物向新
事物的转化,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各个要素这
种互相联接和互相排斥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表现为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
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
的排列组合等可以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摘要:
展开>>
收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1.唯物论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稳定性、有条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