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时的研讨发言、心得体会8篇
VIP专免
2024-04-03
999+
31.2KB
5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谱写新的时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
讲好中华文明的多彩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
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
性、和平性,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释,我深有体
会。”现场聆听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心潮澎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
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大量考
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
富多彩,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王巍表示,作为考古学工作者,将更加科学系统地做
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通过考古发现让人民群众
更好了解古代的中国,认识现在的中国,理解未来的中国。
祖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里游客络绎不绝。
漫步于珍贵展品之间,人们真切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一
体。
“总书记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近年来,我
们以突出国家治理新疆的历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历史、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历史为展示脉络进行布展,正
是为了让参观者更好感受到中国这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历
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未来,
将继续运用好这些特色文物资源,讲述好中华文明统一、
包容、和平的故事。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长期从事古代史教学科
研工作的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感触颇深。
“史学创新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根本
任务。”李治安表示,将继续专注于教学研究工作,以史学
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做好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
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现场参会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对‘两个结合’
的系统阐述。”山东大学教授何中华说。
“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在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自觉确立起来的体现。”何中华说,今
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
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为
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提供深厚滋养和有力支撑。
作为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位专家学者之一,南京大学人
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心情激动。
“‘第二个结合’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互契合,其中很多基本价值原则是
一致的,而且二者还可以相互成就,从而造就一个有机统
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莫砺锋说,他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
记的最新论断,并以此为指引开展古代文学学术研究和传
承普及,让传统文化更好焕发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肩负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出版重任,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
启明说,中华书局将继续抓紧完成《复兴文库》出版、发
行等工作,向广大读者更好呈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推进
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
坚定文化自信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孟夏时节,四川眉山三苏祠绿水萦绕、生机盎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为我们今后开展文物收藏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眉
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倍感振奋。
“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建立三苏文化大数据
库,延续三苏文脉,深入挖掘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推进
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面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用三苏
实例实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陈仲文说。
6月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汇集八方学者,一场聚焦新
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的高端论坛在这里举行。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都需要促进外来文化
本土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胸怀
天下,在这次讲话中又强调开放包容,这说明充分交流、
开放互鉴是文化发展、文明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外国
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表示,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工作者要担负文化使命,吸收外来、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凝聚世界
文明智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凤凰山麓,岭南广州。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了习近平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
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版本馆建设和版本事业发展提供了根
本遵循。”馆长张伟涛表示,广州分馆将坚持守正创新,聚
焦版本收藏主业,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和保护,赓续
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为
强国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
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
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
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
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
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
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
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
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今
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
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
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
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前所未有
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
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
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科学指引。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
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
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
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意识
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
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指出“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
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
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学以致用,做
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围
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
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
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
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文
化自信自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
当代华章,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
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
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肩负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
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
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
出的和平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
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要增强文化自觉,深刻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围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吸吮着
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坚持走
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
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
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
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
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
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
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
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文化传承
发展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
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
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突出的连
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
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
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
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继承中发
展、在发展中继承。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
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
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的丰厚滋
摘要:
展开>>
收起<<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谱写新的时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讲好中华文明的多彩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释,我深有体会。”现场聆听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心潮澎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大量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王巍表示,作为考古学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