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篇)关于读书班(第三专题)交流发言汇编
VIP专免
2024-04-03
999+
40.48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读书班(第三专题)交流发言汇编
(5篇)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
A总书记指出,“‘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胸
怀“国之大者”,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
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全面深入学习贯彻 A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
要树牢人民至上的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调查研究,
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做好
人大、工会、产业链链长三个角色切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一、把调查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人大
监督实效。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
实体经济发展两条主线,深入开展经济工作监督调研,在一贯
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
导向,在求深、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把调查研究工作同市委
中心工作和人大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延伸调研广
度。今年共安排经济领域调研 30
余项,包括加快专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发展场景经济、民
营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重点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发展、工程渣
土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等。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 10 余篇,6
篇报送市委决策参考。
二是拓展调研深度。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实体经
济发展的主体,更是检验营商环境的经验交流。市人大常委会
近期组织了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题询问,开启连续六年优
化营商环境的跟踪监督。先后调研 3个区市、65 个市区部门、
40 余家企业,面对面倾听部门和企业心声,真正做到把情况
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三是提升调研精准度。通过对标宁波、成都、上海、
深圳四个城市,对比 18 个指标,全面摸排出我市民营和中小
企业发展中的 4方面差距和5方面问题,提出 6方面针对性
强的建议举措。对其中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问题,走访平台公
司、银行、股权交易中心等 4家主体,提出解题路径。
二、把满足职工需求作为调查研究出发点,凝聚起全
市职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磅礴力量。高质量的实体经济
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大调研,全面掌
握职工“急难愁盼”,创新工作形式,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
一是着力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家”。全市网
约车司机、外卖员、家政服务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0 万,
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时间碎片
化、组织程度低等特点,他们普遍面临居住难、婚恋难、健康
查体难、医疗保障难等问题。为此,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专项
关爱行动”,吸纳 20 万人加入工会组织,通过创建“惠工家”公
寓、提供超低成本健康体检、赠送互助保险、举办集体婚礼等
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是着力打造职工文体活动打卡的“休憩家”。针对调
研中发现的工人文化宫开放程度低、职工参与率低等问题,通
过“公益+市场”、成立“文化宫联盟”,丰富“每周一讲”职工大讲
堂、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做到“开门办会”,吸引更多职工
参与。同时,积极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建设“省市区工人文化宫”。
盘活全市 2000 余个工会服务职工特色阵地,打造“15 分钟服
务圈”。 三是着力打造惠工惠企助发展的“智慧家”。强化
“智慧工会”App 平台赋能,搭建“惠工富农助企”
平台,推广本地产品,努力实现职工福利网上采购的目标。
完善“线上+线下”模式,以“‘中国—中亚五国’职工谈”为契机,
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理论宣讲和职工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
贡献工会力量。
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调查研究工作始终,加速轨道
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比株洲的轨交产业集群,我市
轨交产业在产值、本地配套率、企业规模数量上,仍存在较大
差距。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
展。
一是调整优化政策体系。认真研究湖南省尤其是株洲
市在支持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体系构建方面的政策体系,结合我
市实际,调整我市轨交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提升政策精准度和
可操作性,加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将产业链条本地配套
率由 40%提升至 70%。
二是发挥场景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地铁建设三期百亿
级产业场景,加强与中车总部沟通,争取更多央企资源向我市
倾斜。精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在地铁建
设中的应用,提升地铁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中车四方股份、地
铁集团、中车四方所强强联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重塑产业链条完整性和竞争力。
树牢正确政绩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
局的高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
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本次读书班学习,我对树立和践
行正确政绩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全面、
更深入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实际工作谈三点体会
和打算。
一、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政绩为人民而树
A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
绩的重要标准”。这告诉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
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更新和城市
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空间的民
生工程,更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心工程。在今后工作
中我将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造福,充
分考虑群众意愿、顺应群众需求,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公
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
环境。坚持为民解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住”与“行”,
扎实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危房改造,
深入开展物业领域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和道路贯
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让群众住得好、
行得畅。坚持为民谋利,在低效片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等重
大项目推进中,注重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做到不与
民争利,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树高质量发展的政绩
A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
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
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
过程”
。这告诉我们,在新时代干工作、抓发展,必须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好当前改造和
长远发展,高标准开展李村河(张村河)流域、重点低效片区
等重要区位城市设计,一揽子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
套的文章,努力做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为城
市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绿色低碳,加快生态治理和绿化建设,
抓好重点河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山
头公园整治工作,高效开展全国智能建造试点任务,全周期规
范建筑垃圾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生活、
生态协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
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反复论证,确保符合国
家战略、符合我市实际,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深化作风能力,靠真抓实干树政绩
A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
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难点、堵
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将问题摸清、原因摸透、方法找准,
有的放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让
群众心情更舒畅,对城市更热爱。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读书班(第三专题)交流发言汇编(5篇)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总书记指出,“‘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胸怀“国之大者”,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全面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要树牢人民至上的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大、工会、产业链链长三个角色切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一、把调查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人大监督实效。今年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