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谱: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VIP专免
2024-04-03
999+
27.34KB
4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正谱
3月16 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启动“大学习、大调研、大
讨论”活动以来,各司各单位组织全体干部,围绕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农篇”“脱贫攻坚篇”“乡村振
兴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总的看,“大学习”活动,
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通过大学习,
大家深刻领会到,将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工作机
构,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农业农村部
门管理,这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只
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一体推进,才能上下一条心、
全国一盘棋。二是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学习,大
家深刻领会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
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的历
史方位。必须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
的精神,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三是工作
定位进一步清晰。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国家乡
村振兴局的主要职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具体来讲,就是组
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
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开展相关考核工作;牵
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
服务、农村文化,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四
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激发。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加突出,
丝毫不能松劲懈怠,必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坚
定的决心、更旺盛的斗志、更昂扬的姿态,推动乡村全面
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大学习”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司各单位要再接再
厉,结合工作系统学、全面学、深入学、反复学,进一步
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抓。
根据“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下一步
要启动大调研活动,请综合司会同各司各单位认真研究制
定调研方案,细化调研问卷。局党组同志要分别带队,各
司各单位都要派员参加,集中一段时间,赴有关省份进行
重点调研,分析点上情况,指导面上工作。要组织各省乡
村振兴(扶贫)部门同步开展调研。通过全国系统深入的
调查研究,找到当前工作的瓶颈制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法措施,尽快打开局面。
这次大调研活动,是乡村振兴局成立以来,首次开展
的大规模调研,大家务必高度重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
成果。下面,我就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工作和实践经历,
从认识和操作层面谈些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对调查研究,我们党一直作为传家宝,纵观党的发展史,
实
际就是重视调查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历史。在党史
学习教育中,在我们职能调整的过渡期,和大家交流调查
研究,我觉得恰逢其时,很有必要。对调查研究,我从中
“尝到不少甜头”。无论是在农业部,还是到市一级,后来到
两个省的组织部工作,我都把调查研究作为干好工作的“金
钥匙”和“敲门砖”。在四川工作期间,我用 1年4个月时间,
跑遍了183 个县;到 2年5个月离开时,四川21 个市州
至少跑了2遍(多的去了9次,多数情况是白天到基层,
晚上与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谈话),所有省属高校、国企、
省直部门及在川全国重点高校基本全覆盖调研。对调查研
究,我也经历了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
受用到受用的过程。下面谈四个问题:
一、如何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调查研究?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大家都有些自
己的认识和感悟。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从理论和实践看,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也
是一门艺术。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去探索未知,认识事物发展
方向,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对客
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调查研究是一门
科学,这是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遵
循的是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的认识
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不断地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在认识——理论——
政策——执行这一逻辑链条中,认识是起点,而调查研究
则是认识的重要途径。从我们的工作实际来看,了解情况
认识事物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下基层调研;二是开会
座谈交流;三是在办公室看材料。在工作中,要把这三者
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掌握情况。在这三个途径当中,调
查研究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后两种方式是在间接掌握情况
所以,提高认识、加深认识,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的实践离不开马
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有其自身的思想方法、工作
方法,
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本身也有规律性,不是深不可学、
无法可循,但也不是人人都擅长。要积极探索新时代调查
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
水平。只要我们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就
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对工作的热爱、对
工作的执着就能调动起来,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源动力。
现在形势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如果每天坐在办公室,不
下基层调研、不接触实际、不与干部群众打交道,就会觉
得工作是枯燥无味的,就会越干越没意思、越干越麻木,
慢慢地就落后于形势、落后于时代。
第二,从历史和现实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
统,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
家宝。老一辈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
志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强调: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
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说:“
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
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陈云同志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
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张闻天同志在
《出发归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任何伟大的天才,对于
任何事物,即使是非常细小的事物,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
以前,是决不能发表任何正确的意见的。那末像我们这类
普通的人才,怎能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前大发议论呢?”
江泽民同志说:“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胡锦涛同
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非
常重视调查研究,在 2011 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就
做好调查研究作出系统科学的论述,2017 年10
月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又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之风”。总书记还率先垂范,作出重大决策必调研,实施重
大战略必调研,推进重大工作必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大江
南北,确保中国这艘巨轮始终把准方向、破浪前行。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
全党上下重视、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
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比如推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
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战略;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
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
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农村大锅饭”
。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看,面对的形势任务越是艰
巨繁重、使命责任越是光荣伟大、风险挑战越是严峻复杂
越是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从脱贫攻
坚,转移到巩固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多数工作是新
内容、新领域,也需要新方法,这就要“摸着石头过河”。在
哪摸“石头”?要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摸,在各地具体探索中
去摸,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去摸。
第三,从功能和作用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
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任何工作,都要首
先认清所处的“时”、“势”和“事”。认清“时”,就是要有时代感,
与时俱进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深入分析
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
还停留在旧时代”。认清“势”,就是要有方位感,分析形势、
研判走势、把握大势,既要看到存在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
件,又要审视面临的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握好工作的
立足点和着力点。认清“事”,就是要有职责感,聚焦于我们
摘要:
展开>>
收起<<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3月16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启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以来,各司各单位组织全体干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农篇”“脱贫攻坚篇”“乡村振兴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总的看,“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将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这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一体推进,才能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二是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学习,大家深...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