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VIP专免
2024-04-03 999+ 33.81KB 2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2023 10 7日至 8
议在北京召开。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2023 6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
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
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
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上
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
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那么,“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意义是什么?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都是
学术界正在研讨的重大话题。
一、“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系统阐述是重要的创新
(一)“传统”释义
谈到文化的传承发展,首先要理解“传统”这一概念。什
么是传统?学术界认为,传统是人们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
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对于“传统”这一概
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物质传统,如历史建
筑、纪念碑、历史景观、雕塑、绘画、书籍等;二是精神
传统,包括人类以往创造的制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
式等无形的精神产品,比如儒家思想传统、文人画传统等
在精神传统中,有一个概念叫实质性传统。实质性传统是
指崇尚过往的成就智慧和制度,并主张把过去
行为方式向,比如对
重、对家怀等。以上是
对“传统”这一关键词介绍
(二)在中国产党的历史中,中国产党人对
统文化的度发了深刻
度的。是有一个景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人物的有为在辛亥革命后堕落为一个尊孔复
1913 11 月,有为致电袁世凯,要求袁世凯
合。对
行了强对,并由此发动了声势浩
的新文化运动。表抨击尊孔复古,提出“打
《驳康中指出,
1917
《孔子与宪法》一文,明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
护符也宪法者证券也
即孔子不当存瞿秋白
之新宣中指出:“中国的文化是什么?是
社会的文化,着一大礼教伦常
章词赋礼教伦常其人性的章词赋也
实是贵族淫昏粉饰。”
的。1919 年,同《湘江评上发表《健学会之成
一文。他在阐发中的“由讨论
学术”一条时指出:“我们孔子的理由。
中国,使我们思想界郁郁做二千年
奴隶不反对的。”
人对传统文化的度发化。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主 义 的 度 来 看 中 国 传 统文 化 的 。
1938 10 月,同在党
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应当割断
孔夫子,我们应当给结,承
产”。在主主义论中,出,代文
化的发展过剔除其封建性的吸收其民主性的精
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的必要条件”。
出新、为中用、用的方提出,“对中国
的文化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
改革开放1982 我国颁布中华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1985 年,中国正式《保护世界文化和
自然遗公约》2004 年,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
公约》2005 年,务院关强文化保护
2011
。可以看出,开放以
物质文化产的保护
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
清楚每个国家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本国
发展道路必的特色;讲中华文化
着中华民族最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的突出优,是我们深厚的文化实力;讲
特色社会主义根于中华文化中国人
中国和代发展,有着深厚历史源和广
实基础。
2013 11
秀传统文化。在考察时拿起桌
《孔子两本书,一
边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2014 年,主在纪念孔子2565 年国际学术研
国际儒学合会第五大会开会上强调,“
历史能开辟未来,于创新”,“持古
用、,“秀传统文化和发展
文化有来,在承中发展,在发
展中承”,“坚持的对、有承,而不
古非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举措
承发展,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第一,制关政2017 年,、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的意2018 年,中央办务院
发了护利2021
年,中
强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华人和国国和社会发展
个五年规2035 目标纲。党
摘要: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上,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

展开>> 收起<<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docx

共26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2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