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专题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4-03
999+
20.25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党的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环境方
面,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
系统内部方面,各种要素相互联系、整合运转、互动共进
综观党的百余年历史,从毛泽东首次提出“伟大的工程”,到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赋予执政党“伟大工程”新的时代内
涵,再到 习近平 总书记概括“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次历史飞跃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征程中,紧紧
围绕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进行的赓续探索,不断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新
的历史定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重塑推进不同时期“伟
大工程”的实践路径,确保了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步
入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大报告重申,必须深入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确认识
时代风云变幻和党的历史定位转变,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演进、时代特征、科学内涵、
历史定位、理论主题和体系结构的认识,是新时代党的建
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演进和时代
特
征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伟大工程”是一个涵盖众多范畴的
系统性整合概念,包括特定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时
代氛围,以及党的历史方位、政治路线、组织状况等各种
主客观要素。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伟大工程”的高度,是中国
共产党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
水平的实践创举,是以党的建设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以从
严治党推动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毛泽东是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缔造者。1937 年,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引用了“工程”一词,从哲学视角提出
任何“工程”都“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需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螺旋式发展进程,具有典型的长期性、复杂
性、系统性特征。1939 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
词》中首次独具匠心地把“工程”概念移入党的建设之中,形
象地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这个
时期的伟大工程亦可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
大工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不是一种简
单的形象比喻,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体现着鲜明的
时代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
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的组织
已经从
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这些
都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
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浴血奋战中,日益深化着对中国
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认识,并逐渐积累了关
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正是在此基础上
毛泽东以“伟大的工程”来形容党的建设的系统性、艰巨性、
复杂性,强调全面开展党的建设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必
须把党的建设提高到党的工作大局和中国革命全局的高度
来整体认识和系统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特定的科
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伴随长期的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
“伟大的工程”聚沙成塔、凝聚成形。在理论体系上,“伟大
的工程”以领导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来定位党的历史方位,
以“建设什么样的党、为什么建设党、怎样建设党”为理论主
题,要求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展开,必须
遵循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民主集中制,整体推
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全国范
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
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和完善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始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
涛对其作出定型、完善和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的第二次历史飞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
党已经实现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领导计划经济的党
向领导市场经济的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在这个背景下,邓
小平开始系统思考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和党的建设转型等重
大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
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问题,
开始从执政高度思考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为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 1994 年党的十四届四中
全会上,江泽民正式阐明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
明确提出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
目标和总任务。进入新世纪,胡锦涛进一步揭示了执政党
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
的领导,成功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世纪新
阶段。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是有着丰富内涵的
理论体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全面改革开放为
历史背景,紧紧把握世纪之交世界政党政治巨变、国际国
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以执政党建设作为新的历史
定位,以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为理论主
题,直面“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
兴国第一要务,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党
的建设布局上,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
体”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我们党始终
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新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新的时代特点
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新概念。
2018 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习近平习近平XX 主义思想和党的
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我在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
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习近平 总书记
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范畴。
这一理论概括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新的历史
定位和实践特征,彰显了“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在党和国家
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大报告以“坚定不
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为党建部分标题,为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
党提出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党的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环境方面,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系统内部方面,各种要素相互联系、整合运转、互动共进综观党的百余年历史,从毛泽东首次提出“伟大的工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赋予执政党“伟大工程”新的时代内涵,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次历史飞跃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征程中,紧紧围绕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的赓续探索,不断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新的历史定位,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重塑推进不同时期“伟大工程”的实践路径,确保了我们...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