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党课讲: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读
VIP专免
2024-04-03
999+
27.83KB
3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两会党课讲稿: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
读
1.增速目标 5.0%左右体现以进促稳之势,通胀目标 3%
左右,预计全年温和上涨;
2.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效,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央及地方杠杆稳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精准,重点流向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
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
点;需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
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线并进”;
4.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新质型城市、新质型基建、新质
型产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六大方面
的共同推动;
5.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 年为蓬勃
式发展元年,上下游存万亿市场机遇;
6.扩大内需:文娱旅游、国货“潮品”为新重点;新一轮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为扩内需工作重心;
7.对内改革:关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的经济体制机
制新一轮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国企重点做强做优;民
企重点专精特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更进一步;
8.对外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
制度型开放; 9.
防风险:稳地产方向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资金来源 5000 亿PSL
将续增;化债方面,特殊再融资债券工具使用规模或将再
超万亿;
10.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稳妥推进碳达峰碳
中和。
2024 年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听取了李强总理的政
府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展望全年经济的
风向标。
从经济工作总基调及宏观政策来看,2024 年中国经济
将实现以进促稳之势。宏观政策方面,财政强调适度加力
提质增效,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地方杠杆稳
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重点流向“科技、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等方面。
十大经济工作发力点将围绕“供给侧创新驱动+需求侧内
需拉动”,以及“对内深层次改革+对外高水平开放”展开,这
也是应对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社
会预期偏弱的情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
具体来看,创新驱动战略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扩大内需战略下,大规模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推进
同时,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也将加速出清。
一、主要量化目标:5.0%左右体现出经济积极的以进促稳
之势
1.经济增速目标 5.0%左右:积极的以进促稳之势
首先,2024 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相较 2023 年的 5%左
右更为积极。
2023 年经济增长 5%左右的目标是在 2022 年实现同比
3%的低基数水平上制定,而2024 年5%左右的目标则是在
2023 年实现同比5.2%的较高基数水平上制定。
其 次 ,积极 的 增 长 目 标与 经 济 工作 总 要 求 相 呼 应 。
2024 年与 2023 年经济工作总要求相比,2023 年强调“稳字
当头”,稳的成分多一些。2023 年3月,A总书记在参加十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强调,“新班子
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
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
而2024 年经济工作总要求则强调“以进促稳”,进的成
分则多一些。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系统部署 2024
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
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最后,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经济工作要实
现量升质增。
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表述往
往出现在下行压力较大的阶段,且明确指出“聚焦经济建设
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此次“经济建设为中心”排序在“高质量发展”之前,区别
于往年,如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
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次明确经济的质与量
并不是对立的“二选一”,要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2.通胀目标 3%左右:温和上涨,中枢回升
2023 年,CPI 增速目标为 3%左右,最终全年 CPI 增速录
得0.2%,远低于预期目标。2023 年出现了相对通缩的局面,
映射在经济中便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
业投资预期偏弱。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 CPI 目标定为3%左右,因
去年基数较低与更为积极的经济工作目标,预计全年 CPI 将
实现温和上涨,全年中枢回升至1.5%—2%左右,快速上行
的风险不高,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不会对积极的宏观
政策形成掣肘。
3.就业目标新增 1200 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5.5%左右:
回归常态
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为正相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
就业才能实现。2023 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 1200 万人左
右,实际完成 1244 万人;城镇失业率目标为 5.5%左右,实
际全年全国平均值为5.2%,较2022 年下降0.4%。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目标定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随着稳增长政策的
加力,经济步入内生性复苏,实现就业目标的主要制约项
均实质性改善,回归常态。预计 2024 年就业目标将得以实
现,整体好于 2023 年。
整体来看,经济的主要量化目标体现出更为积极的以
进促稳之势。从短期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则需要保持平稳健
康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实现强有力的复苏,从而落实各
项改革措施,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从长期看,根据 2035 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代表到2035 年,相比
2020 年的 G党P总量或人均G党P需要翻一倍,这则要求
这15 年的年均增速需达到4.8%以上。因高质量发展阶段经
济增速的逐步下台阶,那么作为第一个五年的“十四五”期间,
年均经济增速应至少达到5%左右,这也是2024 年经济增速
目标定为5%左右的应有之义。
二、宏观政策: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灵活精准
1.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报告指出,“赤字率拟按 3%安排,赤字规模 4.06 万亿元,
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 1800 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9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000 亿元”。
以及“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
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
先发行1万亿元”。
首先,报告明确今年发行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
在地方化债阶段压力较大,加杠杆空间及动力不足的情况
下,中央作为加杠杆的主力,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
保障。
其次,专项债较去年3.8 万亿元提升至3.9 万亿元,对
应基建投资将继续发力稳经济。从发行节奏来看,仍将前
置。此外,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发挥更
大的杠杆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从财政政策部署来看,基建投资仍将是今年稳增长的
重要抓手,社会资本可重点参与的基建方向,需关注去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在通知的附件中,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
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确定了应由民营企业独资
或控股的项目,包括环保领域的垃圾固废处理和垃圾焚烧
发电项目,以及市政领域的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停车
场项目等9个项目方向;
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的项目,包括环保
领域的污水处理项目、污水管网项目,以及市政领域的城
镇供水、供气、供热项目等13 个项目方向; 积极创造
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包括交通运输领域的民
用运输机场项目,以及能源领域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
等8
个项目方向。
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报告指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
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
度”,以及“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
金融、数字金融”。
首先,货币不会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区别于
2023 年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表述,报告删去了“有力”一词,
延用了“精准”一词,体现 2024 年货币政策“精准”更为重要,
故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为发力重心,主要方向则在 2023 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
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
2024 年2月27 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布消息称,日
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
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
体部署,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其次,近几年“灵活适度”的表述常出现在经济现实处于
有效需求不足的年份。如,2020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
加灵活适度”;2022 年,“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稳
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笔者认为,因短期内价格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
策则更需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
出的中国人民银行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
此促进经济增长。
三、供给侧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
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2023 年,中国人均G党P达
到1.27 万美金,经济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攻坚阶段,
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必须由传统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
创新驱动跨越。
此外,在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只
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住发
展的主动权,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1.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
*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性突出,排序在2024 年十
大经济工作之首,笔者下文将用较大篇幅重点解读。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2023 年9月A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
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2024 年九大经济工
摘要:
展开>>
收起<<
两会党课讲稿:两会十大经济工作深度解读 1.增速目标5.0%左右体现以进促稳之势,通胀目标3%左右,预计全年温和上涨; 2.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地方杠杆稳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精准,重点流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 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需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线并进”; 4.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新质型城市、新质型基建、新质型产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六大方面的共同推动; 5.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为蓬勃式发展元年,上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