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质量数字化建设思考与建议
VIP专免
2024-03-20
999+
17.48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基层质量数字化建设思考与建议
数字时代与智能技术共同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
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要素支撑。治理数字化是通过信息、算
法、交换、链接技术的整合等方式促进治理方式产生实质
性改变的过程。当前,数字技术变革的驱动力、基层治理
生态的不确定性、基层治理问题的多样性和治理需求的多
元性共同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党的 XX 大报
告首次将社会治理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范畴中来统筹谋划,
并提出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
层治理平台”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凸显了基层治理数字化在
平安中国建设和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当前各
地实践来看,深化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成为加快推进社
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结合党
的XX 大报告提出的城市更新和打造智慧城市的要求,如何
进一步将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融入城市更新和智慧城市建
设框架之中,从而发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效应,实现“减
负增能”目标,从而提升利用数治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能力,
成为一项亟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体系的四维结构
从现代系统观念来看,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体系作为
一个整体系统,其构建至少需要从基层治理的价值导向、
技术
支撑、主体协同和制度保障四个层面发力,在此基础
上,提高各要素间的融合性和协同性。
(一)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
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
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在推动基层治理
数字化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践
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治理理念,通
过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
城市的韧性和智慧性,使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都更加智能高效,避免单纯的技术治理智能化的价值旨向,
树立技术服从于理念的原则,及时响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
求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将数字化治理作为保障全
体人民共同福祉的重要途径,实现民众需求与服务供给的
精准对接。
(二)技术支撑: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的高效运转。
数字治理的核心是数字技术驱动的平台化治理,基层治理
数字化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
字技术的支撑。数字化治理平台具有统一的数据底座和运
算法则,能够极大提高治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迅速
回应基层治理中的复杂信息需求,实时接收不同社会群体
的多元化诉求,更新动态数据,减少人工登记、调查等程
序,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的困境,提升行政效率,拓展要素
数据管理功能,精准
识别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需求和症结所在,提高基层治
理的精准度。可以说,数字化平台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着
基层治理中民生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三)主体协同:基层治理主体间的高效协作配合。
基层治理数字化在治理主体方面的内在要求是跨越多元治
理主体边界,整合部际信息共享与协同,推动各治理主体
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协作共享,打破“九龙治水”格局。在数
字治理体系下,治理主体不是单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其主
体责任也不是仅仅由某几个主要部门负责信息化体系的运
行。基层的数字治理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事务,并
促使上级政府、条块部门、基层单位、社会公众等在规划
设计、动态运行和管理评估等方面进行合作,推动多部门
的协作和多层级的联动,形成基层数字治理共同体。
(四)制度保障:基层治理的制度变革与更新。制度
的变革和更新是基层治理数字化的基石。基层治理向数字
化转型内含着对传统基层治理制度、法治体系、规则秩序
以及具体治理政策的变革和更新,从而与数字化治理相匹
配,形成一整套数字化治理的规则秩序、政策标准和法律
法规,为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
支撑和制度保障。在基层数字化治理中,制度的变革至少
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各层级制度的整合,形成既体现顶
层设计要求又有地方实践依据的数字治理制度体系;二是
对原有治理制度的更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基层质量数字化建设思考与建议数字时代与智能技术共同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要素支撑。治理数字化是通过信息、算法、交换、链接技术的整合等方式促进治理方式产生实质性改变的过程。当前,数字技术变革的驱动力、基层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基层治理问题的多样性和治理需求的多元性共同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党的XX大报告首次将社会治理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范畴中来统筹谋划,并提出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凸显了基层治理数字化在平安中国建设和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当前各地实践来看,深化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成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