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3-20
999+
30.83KB
4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地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发展,推进工
业化、交通港口建设、体制创新、城市化的经验,更好更
快地推动我**网市新一轮发展,3月1日至 6日,以徐钢书
记为团长,以市领导傅圆圆、林荣取、廖小军为副团长的
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学习考
察。代表团先后考察了近 40 个参观点,参观了当地城市规
划建设成果和一批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
施、港口物流建设项目以及新区的开发建设。这次学习考
察活动准备充分,徐钢书记亲自审定调研方案,廖小军副
书记、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项,并指派市
委办、市政府办组织工作小组,与四个城市做好相关事项
的衔接,征集制发 13 个研讨项目,细化拟调研的重点内容
准备好参观考察点简介等材料。几天来,代表团全体成员
带着问题学习考察,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
在学习考察中研究问题,整个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组织
严密、行程紧凑,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颇有收获。这次
考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地区发展格局重新调
整、我**网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意
义不同寻常。考察团成员切身体验了这四个城市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和建设发展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气息,亲眼目睹
了这四个城市井喷式发展的真实场景,
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
紧迫感,坚定了推进泉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的四个城市都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
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
区。泉州和这些城市有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比如
当前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城市
发展历史较为悠久,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利用;
产业升级、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发展
方向,等等。近年来,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
经济和社会在较高平台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1~2008 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地区生产总
值分别年均增长
13.3、13.8、16.5、13.4,大多超过我**网市 13.3 的
平均增幅;财政收入增长尤其迅猛,分别年均增长29.3、
28.2、30.4、24.2,都超过我**网市 21 的平均增幅,2008 年
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我**网市高
7.2、
5.8、10.1、10.7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与我**网
市比较接近,但在结构上重化特征比较明显,重工业所占
的比重都远远高于我**网市。总体看,这些城市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步伐都比较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先发先行,走
得更快、
更好、更远。
(一)发展的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这些城市始终坚
持高标准定位,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超前意识谋划和推动
发展;重视挖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通过营造全国
一流的投
资软环境来加快发展要素的集聚;立足发展实际,体现特
色,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都适时进行战略的提升和创新。
如扬州市把古城作为“金矿”,积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古城保
护理念和经验,加强与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
坚持
“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原则,致力建
设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南通市勇于突破
“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充分认识到“靠江靠海靠上海”这一自
身“世界级”的资源优势,朝着“大桥、大港、大学”、
“大船、大馆、大产业”目标大踏步前进,实现了井喷式的发
展,开启了“通上海、通全球”的崭新时代,创造了独具特色
的“南通现象”。苏州市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化经
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东西方的对接,凭借
超前的眼光和意识,从1994 年开始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工业
园区,形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适
合本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近年
来,又充分发挥比邻浦东的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服务外包
基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
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昆山市紧
紧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
型经济,在未来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
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宁波市凭借
独特的港口优势,努力推进“港桥海”联动战略,在建设现代
化国际港口城市中书写着一座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传奇。
(二)产业的发展层次高、集聚度强。这些城市,在
历史上大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地。近几年来,他们在产业结构调
整上下大功夫,高度重视大园区、大基地、大项目、大企
业带动和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资
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比重高。比如,扬州市除了石化、
汽车船舶、机械设备三大支柱产业外,新能源、新光源、
新材料“三新”产业发展很快。宁波市的产业有 3个1/3:临
港工业占1/3,传统产业占1/3,高新产业占1/3。苏州市
2008 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30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比重达34。二是善借外力来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
调整。招商引资都紧盯带动能力强的央企、国企、跨国大
企业,世界 500 强企
业中已有128 家落户苏州(苏州工业园79 家)。工业经济
规模与我**网市相当的南通市,通过引进中远集团等大型
国企,大力发展造船、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等为重点的
装备制造业,2008 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 2000
亿元,其中中远川崎短短几年间就正式投产,生产出当前
世界上最大吨位、最高层次的集装箱货轮和海上石油钻井
平台。三是园区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配套服务完善。
这些地方的开发区规模都在60~70 平方公里,苏州工业园达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大多数工
业园区集展示、研发、检测、行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扬州化工产业园区规划非常精细,入园企业都经过严格筛
选,石化工业区按照产业链一环紧扣一环布局项目。四是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较高。比如扬州造船基地,每公顷产值1.06 亿元,南通开
发区达1.08 亿元,苏州中新工业园更是高达1.36 亿元。
(三)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鲜明。这几年,扬州、南通
苏州、宁波的城市变化最新讲话系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
积广阔、功能健全完善、辐射集聚力强,城市风格既体现
丰富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化气息。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
注重用生态和文化涵养、提升城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
蕴深厚、水系发达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历史与现代
较好地融合起来;都非常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各
市都建有城市博物馆、展馆,集中展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南通市围绕建设“近代中国第一城”,整
合打造了由28 座博物馆组成的文博馆群,整治、开发、建
设、美化千年濠河这一古护城河,打造了极具震撼力、被
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的濠河风景区。(稿子铺
jsswzzblls
)苏州市、扬州市果断地跳出老城建设新城,创造性地将
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市扩张的抓手,不仅较好地保护了古
城风貌,而且使城市扩张水到渠成。在推进古城的保护和
利用、改造和复兴方面,这些城市都建立了强有力协调市
区两级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舍得投入、敢于举债。据
介绍,扬州市古城保护 10 年内计划投入 500 亿元;苏州市
近几年来每年投
入500 亿元(包括社会投资),大手笔开发建设城市。
(四)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优势突出。这些城
市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适度超前,坚持以港兴市、以
港强市,通过加快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复线,
航运新
干线,跨江、跨海大桥,致力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物
流,以此带动大产业、大城市的发展,构建了具有强大集
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群。这些地方的发展,都生动
地阐述了一个理念,即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是紧密关联
的,是互促互进的一个整体。比如,苏州市境内目前的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 公里,今年底可达 600 公里,约有
50 个互通,
95 以上的乡镇在15 分钟内可上高速。扬州市通过大力推进
港口开发、积极建设铁路,不仅促进工业迅速崛起,而且
使城市变畅、变强、变美。南通、宁波等地也通过大港口
建设,带动了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工业区的
开发,带动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
业、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市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
大桥通车的有利条件,在大桥南端14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经济开
发区,重点引进技术、资金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项目,
该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1.47 亿元。
2008 年,宁波——舟山
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5.2 亿吨,增长109.9;完成外贸货
物吞吐量 2.3 亿吨,增长11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092.3
万标箱,增长115.8。
(六)发展的和谐度高、协调性强。这四个城市以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
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
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四
地城镇化率都在50 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健全。这些
城市在大开
发、大建设时期,始终注重保障民生、注重构建和谐社会
关系,尽管征迁的工作量相当大(苏州工业园征迁数量达
到5万多户),但工作的开展都一直比较顺利。正是因为始
终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
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些城市都
先后荣获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如南通市自 2002 年提出
“五城同创”目标以来,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国家环保模范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相继建成;苏州、宁波目前也均为全国文明
城市,扬州已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二、经验与启示
本帖隐藏的内容
改革开放30 年来,泉州克服了起点低、底子薄、基础
弱的不利条件,凭借着“爱拼敢赢”的精神,扎扎实实奋斗的
工作态度,“四求先行”的工作要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但与先进城市的发展相比,我**网市在产业基础、城市建
设、市场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
对比审视,代表团全体成员看到,这些城市也就是仅仅通
过短短 5~6 年时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成功走出的
一条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深深启发了
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念,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只要
方向对了、路子对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持续运作、实
干实效,泉州完全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实现跨
越。启示一:
“转”是根本,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全有可能继续保
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几个城市在经济总量大、基数高的
情况下,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核心做法和经验是,通过发展理念
的转变,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
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靠大国企、大外资、大
项目,构建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
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这无疑是他
们的经济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翻番的主要支撑。如昆山市
2000 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00
亿元、415 亿元、
标签: #学习考察
摘要:
展开>>
收起<<
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地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发展,推进工业化、交通港口建设、体制创新、城市化的经验,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网市新一轮发展,3月1日至6日,以徐钢书记为团长,以市领导傅圆圆、林荣取、廖小军为副团长的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学习考察。代表团先后考察了近40个参观点,参观了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成果和一批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建设项目以及新区的开发建设。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准备充分,徐钢书记亲自审定调研方案,廖小军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项,并指派市委办、市政府办组织工作小组,与四个城市做好相关事项的衔接,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