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践行“两山”理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VIP专免
2024-03-20
999+
20.79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同志们: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
总书记于 2013 年9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对“两山”理论
做出的完整表述。这一理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与实践
的深刻总结,是对新时代生产力构成要素变化趋势的深刻
把握,也是对当代生态思维认知范式的创新与发展。下面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走好绿色
发展之路,我谈三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出场语境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
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两山”理论顺应世界绿
色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回应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
临的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突出了人类追求“天人和谐”为目
标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生态保护的自觉。
(一)当今世界绿色文明发展理念的时代呼唤。“两山”
理论反映了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包括生态保护、社会进步
和人的发展等在内的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世界发展的新潮
流。从工业革命到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一直将社会的发
展简单
等同于经济的发展,并用国内生产总值(G党P)为核
心指标作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过去普遍认为 G党P的
增长一定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主张通过自然资源的大规模
开发来实现国家财富的货币化,忽视自然环境的修复费用
导致资源开发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危
机,最终无法实现社会的真正发展。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发展观念的缺陷,认识到生态
边界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开始出现以综合发展观和可持
续发展观为核心的第二代发展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进一步演进为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提倡社会的综
合协调发展。进入21 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与发展之间关
系的认识不断深入,生态发展观的理念在实践中愈发受到
重视。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两山”绿色发展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生
态文明观是针对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社会问
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类社会经济
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此来处理人
与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过
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否则将会
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拉美陷阱”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深
刻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乌拉
圭和阿根廷等多数国家,面对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首要
任务,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形成了以生产总值增长为
核心的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但也相应地带来两极分化、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等诸多问题,导致一些国家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吸取
这种世界现象的惨痛教训,2013 年7月18 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 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
“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
境。”
(三)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转换。在长
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传统哲学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是一
个有机统一体的自然观。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天人合一”
观念。它把天、地、人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这三大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正确处理这三
大要素,即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吕氏春秋·审时》中“夫嫁,为之者人也,生之
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就体现了在农业生产实践基础上形
成的“天人合一”观念,它反过来也会支配和推动生产的
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荀子·王制》中也进一步提
到:“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
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天人
合一”的哲学观念主张在尊重自然环境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通过亲近自然、崇尚自然,达到“真人”之境界,通过节制物
欲、“生道合一”融入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天人合一”中
“重和”“贵和”的精髓,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形象
的比喻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深
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这
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转换。
二、习近平“两山”理论的生态思维
生态思维要求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主张“自然—人—社
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习近平“两山”理论在人类社会
发展史上第一次用贴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
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人与自然的
关系进行了现代性诠释,创新和发展了当代生态思维的认
知范式。
(一)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自然观。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同志们:“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对“两山”理论做出的完整表述。这一理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与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新时代生产力构成要素变化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当代生态思维认知范式的创新与发展。下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我谈三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出场语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两山”理论顺应世界绿色文明发展的时代...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