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3-13
999+
38.64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调
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美丽生态视为最大优势,深入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断深化“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成
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样板村。笔者系统地考查了我
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过程,得出该县农村人居
环境的有效治理主要体现在对局部与整体、重点与普遍、
数字和技术、治理与发展的统筹结合。
一、我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统筹整体与局部:村容村貌与农家庭院的同步
美化
我县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尤其注重整体和局
部的统一。从整体来看,村容村貌的改善集中体现在对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首先,着力提升河道、污
水管网、垃圾清运、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村貌
的“干净、整洁、有序”。在实施“十百”工程期间,通
过“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
化、河道净化”的“六化”工程,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全县
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其次,着力提升农村空间美感,
为村容村貌增添独特魅力。我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期间,巩固“六化”成果的同时综合考虑村庄地理风貌和
人文景观的不同类型,结合
所处风情带的整体风格要求,科学规划,确定村庄的
总体格调,不断彰显村庄的特色。
从局部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整
体提升,而且涉及农家庭院的微观整治。自 2008 年以来,
我县持续开展庭院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庭院整
治的质量而言,我县不断提升美丽庭院的创建标准,不断
丰富美丽庭院的内涵,进而提升农民的生活品位。第一阶
段主要突出清洁、整齐、协调、绿化等外在美元素;在第
二阶段着重对庭院韵味、家风家训等文化元素的植入;而
在第三阶段则进一步突出对“家庭勤劳致富美”“文化文
明内涵美”等文化追求,鼓励村民植入绘画、孝道故事、
和美邻里等元素提升美丽庭院内涵。就庭院整治的数量而
言,我县推动美丽庭院分类建设同时,逐年扩大美丽示范
庭院的覆盖面。2008 年至2017 年期间,全县每年80%左右
的家庭达到“庭院整治合格家庭”标准,20%左右的家庭被
评为“庭院整治示范家庭”。2018 年至2021 年,每年实现
全县所有农户达到美丽整洁庭院标准,其中 35%以上的农
户达到美丽精品庭院标准,5%以上的农户达到美丽示范庭
院标准。2022 年,全县“美丽庭院”比例达到 45%,完成
了45000 户美丽示范庭院的创建任务。
(二)统筹重点与一般:重点建设与整县提升的同步
推进
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点面结合的同步推进。首先,
分阶段推动示范村、重点整治村、中心村、精品村等村庄
分类建设。2003 年至2007 年,我县积极推进“十百”工程,
重点整治“脏、乱、差”问题,先后完成了 23 个示范
村、100 个重点整治村的创建任务。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
“清洁县域”三年行动计划,并于 2010 年完成了 10 个示范
村(点)、100 个重点整治村(点)的任务。从 2012 年开
始,我县连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 3年为一个周期,先后
创建精品村 86 个、中心村32 个;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6
个、省级传统村落11 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
村10 个,省市未来乡村 9个。其次,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
理的特色区块。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创建精品旅
游线路和旅游区块为目标,通过集中连片整治,不断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2013 年,镇通过发掘5个村的特色,
打造成江南古村落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2016 年,我县建成 AA 级村落景区12 个、AAA 级村落景区
1个、AAAA 级村落景区1个。截至 2023 年8月,共建成
风情小镇 9个、精品示范线12 条、精品区块 2个。近年来,
我县结合农文旅发展,聚焦富春山居“黄金左岸”、江南
古村落、芦茨慢生活体验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农旅融合、西部宜居宜业五大精品区块的深度打造,为农
村人居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动力。第三,以普惠
举措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整县提升。在精品村建设的
带动下,其他村庄通过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
理全覆盖等工程,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改善。2012
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2014
年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初步建成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收集、运输及处置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三)统筹文化与技术:文化助力与数字赋能的同步
展开
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既得益于长期的资金投
入,也有赖于文化和技术的赋能。一方面,我县在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中重视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在历史传承
上,最大程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注重挖
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坚持“一村一品”
“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突出“乡土”元
素,打造了“合和”徐贩、“孝义”荻浦、“红色”富源
“清莲”环溪等一批主题鲜明的村落。在文化创新上,注
重引入城市文化元素,提升农村生活品质。2020 年以来,
部分乡镇先后通过举办乡村音乐节和动漫节,实现了乡村
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提高了农民的精神品位,也为农
村人居环境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我县在农村
人居环境治理中重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提升
改造。2020 年,我县在《县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暨打
造美丽乡村 3.0 版实施意见》中提出打造“数字乡村”,并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积极应用。首先,尝试在垃圾分类
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打造数字应用场景。2020 年,**乡积
极推行大数据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在农户易腐垃圾桶上
植入存有农户信息的芯片,采用实名制、编码识别等运维
方式,实现数字赋能“垃圾分类”精细化。与此同时,安
装12
只高空红外线防火监控设备,组成交叉扫描网,监控
田间违规焚烧秸秆等现象。旧县街道开发河道智能易管家
App 管理系统,引进旧县溪智慧河道在线监测系统,监控各
类污染物偷排、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其次,在农村人居
环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方面,探索“智能烟感探测器”
“SOS 一键报警”“智能摄像头”,广泛应用于智慧消防、
独居老人安全守护等领域。
(四)统筹治理与发展:乡村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旅发
展的同步进行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乡村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在我县农
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乡村环境整
治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我县于2003 年正式开
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公共服务
的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另一方面,以农家
乐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带来了较大的环境压力,特别是污水
排放不达标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家乐产业的高
质量发展。我县于2009 年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暨农家乐污水
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 35 个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工作,对 101 家“农家乐”业主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并于
2010 年出台《县农家乐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办法》,明确了
农家乐污水治理的标准、新建农家乐的生活废水污染源控
制办法、农家乐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要求和完善农家
乐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2018 年,我县又作为市农村生
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全域推进试点县,全面提升污水
处理工艺和成效。与此同时,全县垃圾处理工程和村容村
貌 提 升 工 程 的 不 断 升 级进 一 步 为 乡 村 旅 游 增 添 了 优 势 。
2023 年我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美丽生态视为最大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样板村。笔者系统地考查了我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过程,得出该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主要体现在对局部与整体、重点与普遍、数字和技术、治理与发展的统筹结合。一、我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探索(一)统筹整体与局部:村容村貌与农家庭院的同步美化我县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尤其注重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从整体来看,村容村貌的改善集中体现在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首先,着力提升河...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