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定力至上(工厂年终秀演讲稿全文)
VIP专免
2024-03-05
999+
61.06KB
10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吴晓波:定力至上(工厂年终秀演讲全
文)
01
上半场:遇见 2023,寻找时代的定力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
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
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是来自《激荡三十年》中的一段文字。
十多年前写这本书时,一次我从华盛顿党 C回上海,在
三万多英尺的高空上睡觉,醒来时打开机窗,发现窗外白
云翻滚,龙马奔腾,一时很感慨,于是写了这段话,后来
成为了《激荡三十年》的题记。
“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个时代还在吗?或者说这
个时代正呈现出怎样陌生的面孔,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它、
应对它,然后保持我们内心的定力。这是我们今天工厂年
终秀想和大家交流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
今天是我的第九场年终秀,也是第一场工厂年终秀,
首先感谢极氪汽车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场地。
我现在所在的是全球量产吨位最大的压铸车间之一。
传统汽车有一个环节叫铸造,压铸是其中一个并不特
别核心的业务,主要是轮毂,以及发动机上的顶盖需要压
铸。2019 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整个后半身是一体压铸完成
的,所
以压铸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的一个核心能力。我左
手边这台就是全世界正在使用的吨量最大的压铸机之一。
这个车间有两台这样的压铸机,我们在这里看到中国制造
智能化和制造能力的跃升。
为什么要来工厂做一个年终秀?
对于财经作家、经济学者的我来讲,工厂是我的第二
个书房。1990 年刚参加工作,我的第一份职业是跑企业、
看工厂,当时三个月跑了全中国的 100 家企业,这个项目叫
“中国百家工矿企业自主权落实调查”。
这 30 多年来,我去过无数工厂。今天当我走进一个工
厂,大概看一眼它的生产设备线,基本知道它的前代或再
前代是一个怎么样的设备状况,我看工厂的管理看板,大
概就知道这家工厂学习的是日系管理、德系管理还是美系
管理,以及是否有管理上的微创新。甚至在有一些工厂,
我闻它的切削液的味道,我就大概能做出一些分别。
对我而言,工厂是我观察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式。
同时,对中国经济而言,工厂处在基本盘部分,它左
边涉及到所有需求、设备供给,涉及到就业、资本有效运
营、国家税收,还涉及到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和制造能力。
无论是工业件还是消费品,当产成品出来以后,它需
要流通,需要经受市场检验,有可能滞销,有可能畅销。
所以,只要中国的工厂还活着,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先
进
的工厂,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仍然保有信心。这也是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把年终秀搬到工厂的一
个重要原因。
2023 年即将结束了,大家过得怎么样?很多人说“辛
苦”,也有人说“还好”。
今年 10 月,我有一个朋友,《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
陈晓卿,他到温州去拍一部美食纪录片,我是个吃货,便
与他一同前往拍摄。
到了温州,我们还去了十年前我去过的一个地方——
华盖山人防商业步行街,当地很多小商贩在那里摆摊,一
个档口 2000 元/月。
那是个很长的防空洞,有几百个摊位,有很多温州女
老板,卖的东西和以前一样,保温杯、毛巾、袜子、小玩
具,基本上都是温州当地县区生产的小商品。
我问那些老板娘“生意好吗”,这是她们的脸。她们
说:去年疫情,认为今年生意会好一点,结果人不多,除
了打折品,其他东西还是卖不掉。
我想这样的表情呈现在很多人脸上,也可能呈现在很
多中国的大小老板、企业家朋友、职场人的脸上。大家对
生活充满期待,也非常努力地在工作,但对未来又带着很
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很多人有一种微妙的无力感。我们今天这场年
终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个时代还在吗?那个“天地无
比开阔”的时代,那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创富的时代,从
无力到定力,我们应该怎么办?
晚清有一个将领叫胡林翼,他说:“世自乱而我心自
治,斯为正道。”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练书法时写了很多
遍。
它讲的是,无论世界和外部的事物多么风云变幻,无
论是风动还是幡动,重要的是,只要我们的心能安定住,
那么天下万事万物便都是安定的。
那我们该怎么来安定自己的心呢?对我来讲就是走企
业。今年我走了57 家企业,大概是全中国经济学者中每年
走企业最多的,其中大部分是工业企业。
今年我还出了一趟国,去了东南亚,去了柬埔寨、新
加坡、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
另外,吴晓波频道今年举办了两场论坛,一个在中国
的纺织业重镇——绍兴,一场是在大湾区的广州,讨论的
话题也是“制造业”。
我们用脚行走,看企业,去看现场正在发生的所有一
切。我们所有的困顿来自当前的陌生和对未来的恐惧,我
们所有的希望来自现场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定力。
定力在哪里呢?
今年是改革开放45 周年,我们需要在一个比较长的宽
度中,来了解即将过去的 2023 年和即将到来的 2024 年。
这张图叫“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它描述的是以
60 年为一个跨度,一个大型经济体由一个非常羸弱的经济
模型不断地上涨,然后在长波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成
长和发展的过程。
我个人觉得,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处在60 年为跨度的康
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的第三个阶段。
我的书《激荡三十年》,描述的就是康德拉季耶夫波
动周期的第一个阶段,1978 年到 2008 年,在这 30 年里,
中国经济保持着平均 9.8%的高速成长。
有一位诺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写过一本书叫《变革中
国》,他说:“197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
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我们用一次掌声来怀
念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激荡 30 年。
在这 30 年里,我们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78 年,
中国是一个工业品极其短缺的国家。到 1998 年,中国在轻
工业领域,吃的、穿的、用的领域,已经完全实现了产能
供给,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
同时,在 1998 年,中国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
很多朋友读过我写的《腾讯传》,中国很多 PC 时代的互联
网公司,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携程、
360、京东、当当,全部诞生在 1998 年的二季度到1999 年
的四季度,他们赶上了互联网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是在 1998 年,中国、亚洲经济遭遇了东亚金
融危机,中央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改革,推出了消费、出口
投资的三驾马车,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1998
年到今天,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 506 倍,中国的城市化
率提高了 3倍。
这就是激荡的 30 年。
从 2008 年开始,我们大概有10 年时间处在康波周期的
第二个阶段,我又为这 10 年写过一本书,我用一个名词来
形容它,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美国出现金融危机,2009 年
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2011 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美国,2012 年中国在
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超过美国,2014 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
2025”,2015 年中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中产消费和“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2016 年在杭州举办了G20 峰会,中国出
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浪潮,2018 年中美贸易
摩擦爆发。
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刚过去不久的“水大鱼大”的激
荡10 年,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与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在移动互联网、智能产品、新国货、
新能源汽车、出海品牌和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出现了无数
多的创新企业。
也是在这一段时期,我开始重新走工厂。我大范围地
重新走工厂,是从 2016 年开始的,我去了服装厂、钢铁厂、
养牛场、银行、电网、自来水厂,还去过全世界首条全路
段实现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宜宾到成都的成宜高速。
我们在传统产业中,看到一个“云上的中国”,看到
中国将制造业领域和信息化领域里所形成的能力,聚积为
产业智能化能力,并用来改造每一个传统制造产业。
2018 年以后,中国经济大概率进入到康波周期的第三
个阶段,这期间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化周期发生了突变。
二战以后,人类经济当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名词之
一就是“全球化”,而中国是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全球
化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1964 年时,有一个叫麦克卢汉的加拿大传播学者,提
了一个名词叫“地球村”,二战结束 20 年了,我们不再打
仗了,这个“村子”的人在干吗呢?我们通过经济竞争的
方式来和平相处。
又过了十年,一个叫沃勒斯坦的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
叫《现代世界体系》。他说,这个“村子”里有两拨人—
—有钱人和没钱人,即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那么他们两者是如何和平相处的,又是如何进行经济
竞争的呢?他画了一个循环——沃勒斯坦循环。发达国家
有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二是生产能力,通过技术生产出
好的产品,卖给欠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有两样东西:一是人口,二是资源,把人
口和资源输送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把技术和产品输送给
欠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沃勒斯坦循环。
沃勒斯坦说,在这个循环中,一个欠发达国家很难变
成发达国家。
那么中国在哪里?从以前到现在,中国的位置变了。
中国 45 年的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意外和奇迹是,我们打
破了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之间的沃勒斯坦循环,变成了
“中国双循环”。
我们通过市场换技术,时间换空间,从发达国家获得
了很多技术能力,利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
收优势和勤劳,生产了大量的商品,然后把这些商品以
“MadeinChina”的方式卖给了发达国家。
同时,我们从欠发达国家获得了大量资源,铁矿石、
水泥、森林、大豆等,用于我们的生产,又把产品卖给了
欠发达国家。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中间的那
个中间轴。
在中国,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公司,都享受了中
国双循环的优势。
桑塔纳汽车,很多 60 后和 70
后都很熟悉吧?四十五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当
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邀请德国大众到上海来考察,当年上
海是中国轿车的第一大生产基地。
我们对大众说:能不能把你们的大众汽车到中国来生
产?我在《激荡三十年》中写过这个细节,当时随团有一
个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回国以后他表示,如果大众
在上海生产它的桑塔纳汽车,它将在孤岛上生产这辆汽车
因为所有的汽配能力我们完全不能满足。
但大众当年选择相信了中国,在上海的安亭开始重新
建一个工厂。到 1983 年,当第一辆大众桑塔纳下线时,每
一个零部件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到了 1985 年时,国产化率
达到了 2.7%;1990 年,国产化率达到了 60%;2000 年,国
产化率达到了 93%;到2007 年时,国产化率达到了 98%,
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替代。
而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大众进中国
时,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 44 万辆,到 2009 年时,这个数字
到了 1379 万辆,超过了美国。今天,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
量2700 万辆,相当于美国+印度+德国+日本+韩国的总和。
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走到今天,就是这一条脉络
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个结果。
蓝狮子曾经出过一本书叫《上海 1000
天》,马丁·波斯特所著,他是上海大众第一任的总经理。
我当年审稿时,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感慨,他说:“最幸
运的是,相比其他汽车厂家,我们是最早相信中国的。”
但到了 2018 年以后,我们希望它永远存在的“中国双
循环”似乎有点破局了。
为什么呢?第一,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
们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现了欧
美对中国的技术脱裂;第二,中国的人均G党P突破 10000
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逐渐丧失,一些装配型的工厂
开始离开中国市场。
同时,全球贸易发生了特别微妙的变化,这里有一个
数据,在 1990 年代时,全球的贸易中有 70%是制成品,比
如服装、眼镜、电视机、汽车、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占
70%,工业中间件、工业软件服务占30%。
2018 年以后,工业制成品只占到30%,工业中间件和
工业相关服务、产品占到70%。
无论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型和阶段,还是全球贸
易格局和全球化状态,都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就
是如今我们感觉中国市场非常陌生的原因。
我们正在逐渐熟悉康波周期第三阶段的新特点,如果
你问我“这个波段有多长”,今天现场还来了经济学家管
清友老师,直播结束后你问他,他跟我一样不知道,我们
还需要非常多的努力。
但我们可以看清楚的是,在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跟
激荡 30 年和“水大鱼大”的 10 年相比,发生了非常多我们
前所未见的景象,我们现在需要用非常冷静和清醒的眼光
去目睹它。
第一个景象,我们看到了产业加速整合。
我们看到每一个工厂,无论是服装厂、家具厂、饮料
厂、汽车厂,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头部企业正在进行它的
战略装备能力的建设。
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企业将面
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产业的极度整
合对中国产业经济,我认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第二件事,我们看到了消费的K型化,贵的越来越贵,
便宜的越来越便宜。
网购10 公斤的滚筒洗衣机,最便宜的500 块钱,最贵
的10 万块钱,相差200 倍。要命的是,500 块钱的洗衣机
和10 万块的洗衣机居然由同一家公司生产,它的名字叫海
尔。
从这台洗衣机,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产业加速整合
同时看到了消费的K型化。
第三件事,今天无论是AIGC、新能源、医药,还是环
保领域,都在发生着令我们炫目的科技变化,正在改变我
们的人生、产业,以及改变着每一个企业的生存状态。
第四件事,我认为宏观会处在一个中低速度发展的阶
段。2023 年即将结束,整个宏观经济学家在讨论一个问题
“2024
年的 G党P会有多少”,整个学界在讨论“2024 年,G党
P5%很重要”。企业也在根据明年的 G党P预判来规划第二
年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我调查了1960—2022 年长达62 年里,包括美国、日本、
德国、法国、英国、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型经济体增速超过
5%的年份次数。
其中发现,美国10 年、日本15 年、德国7年、法国10
年、英国 6年、中国 51 年。
我有很多特别尊敬的经济学家前辈,他们认为没有独
特的中国经济,我的很多观点和他们一样,但这一点上我
可能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存在独特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否则你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数字是 51 年。
我们再问“我们到底独特到哪一个地步呢”,在 62 年
里,别国 G党P增速超过5%最多的国家是 15 年,而咱们已
经51 年了。
明年会过 5%,后年呢?大后年呢?5年后呢?10 年后
呢?
可能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朋友们、中产阶层朋友们、
年轻朋友们,我们此生大概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叫作“中低
速的发展”。一个非常陌生的未来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今年我参加了很多活动,让我最感慨的是 6
月,去一家叫比音勒芬的公司,这是中国做高尔夫最好的
也是最大的一家企业。
6月是这家公司创业20 周年的日子,这家公司的董事
长谢秉政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那天晚上有一场很大的秀
下午我们在喝茶时,我问他:“你晚上讲什么?”
他说:“晚上讲未来十年,比音勒芬发展的规划。”
我问:“你的规划是什么?”
他说:“奋斗 10 年,我添个零”。我马上算出每年的
复合增长是 25.89%,我问他:“秉政,你对未来的中国经
济那么有信心吗?”
他讲了一句很慢的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不管
经济好还是不好,我比音勒芬每年就要增长25.89%,我奋
斗10 年就要添个零。”
它去年营收 30 个亿,再添个零就是 300 个亿。这叫什
么?这叫作“企业家精神”。我们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
都要让自己保有活下去和成长的勇气。
所以,G党P对我们做企业的来讲是什么呢?记得禅宗
里有个故事,一个瞎子抓着一个桥,喊着“救命啊”“救
命啊”。其实下面没有水,旁边的人跟他讲“放下”“放
下”,放下是实地。
企业的发展永远属于企业自己的任务,经济好,我们
要发展;经济不好,我们也要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只喊口号,要怎么发展呢?比音勒芬
是要在高尔夫赛道里深耕,做中国最好的高尔夫服装。同
时,它今年花了7亿多人民币收购了两个欧洲品牌,要去做
高端男装,要进行多轮驱动,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
任。
就在这个月,甘肃地震,比音勒芬捐助了2000 万的物
资到甘肃去。这就是企业家要干的事情,我们要做好自己
的每一件衣服,善待我们的员工,尽可能多地给国家纳税
同时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就是中国的可爱的企业家朋
友们。
有一句话,很多同学都比较熟悉。诗人雪莱说:“冬
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过去的 40 多年里,每隔4年、5年,中国经济就发生
一轮周期性波动,10 年就有比较大的波动。每个波动发生
时,我们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冬天到了,春天还
会远吗?”
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下,我们的四季是由春、夏、
秋、冬构成的。我觉得在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一个最
大的变化是——也许冬天过后是旱季或者是雨季。
所以我们要在周期的突变过程中思考,如何保持自己
的战略定力。
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定力的一个看法。
定力原则一:
你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你值得活着。
我今年去了一家链条厂,在浙江诸暨,一家中型企业
这家企业创办于1953 年,做拖拉机链条的修理,如今有 9
家工厂,都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而且, 这 家 传统 企业 活了70 年 , 净利润 居然超过
10%,是如何做到的?
链条是最普通的工业件,最大的特点是“无所不在”
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很多链条的国产化替代,也就是最近
这七八年的事情。
2017 年,高精度静音链条,他们完成了国产替代;
2018 年,大豆油生产线的链条,完成了替代;2019 年,智
能开窗器的刚性链条,替代;2020 年,啤酒生产线的输送
线,替代;2022 年,伐木机的锯木链条,以前都是德国人
生产的,今天在中国市场完成了国产替代。
它活到今天,活下来的理由仅仅是它还在做链条,做
了70 年的链条,也仅仅是做这个无所不在的工业件,做到
了细分领域的全球第一,或者中国第一,或者在国产化替
代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今年还去了另一家企业叫网商银行,这家银行的行
长说:吴老师,我们有一个“大山雀”的项目,每年为 150
万种植户提供贷款。
贷多少钱?100 万、1000 万?是 150 万种植户,每户贷
5万块钱。如果你是这家银行的行长,150 万用户,每个人
贷5万块钱,需要多少放贷员?
照片的这个姑娘来自江西赣州,种橙子的,她要向网
商银行贷5万块钱。银行派一个人员来专门放贷吗?并不是。
怎么办呢?姑娘到她的地头,拍一张照片,照片传到
银行后台,这个信息就跟赣州当地政府的土地确权系统进
行匹配,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这块地的种植面积、有多
少橙子、成熟度怎么样。然后通过光谱识别的大数据分析
进行农作物的动态考察。
通过以上步骤来决定,到底能贷多少钱,利息是多少。
150 万种植户不需要一个放贷员,在过去的 3年里,这
家银行的“大山雀”系统为全国超过1200 个涉农的县区,
约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国县区的150 万的种植户,人均放贷5
万块钱,平均贷款周期 90 天。
如果在15 年前,全世界任何一家银行能提供这样一套
系统,它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一个孟加拉人叫尤努斯,他因为创办了格莱珉银行
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2023 年的今天,中国的网商银行干了这件事,它当然
不可能得诺贝尔和平奖或诺贝尔经济学奖,它只获得了一
个资格,是什么资格呢?是在中国 4600 家银行系统里,能
够活下来的资格。
所以,定力就是一直寻找那个让自己值得活下来的理
由,一直、一直、一直地寻找。
定力原则二:
拥有一种让自己很“笨”的能力。
中国一直以来属于一个“唯快不败”的市场,但我觉
得在康波周期第三周期,可能“笨人”会活得更久一点。
我今年完成了一本新书叫《茅台传》,还在印厂里,
印厂出来在 1月14 日。这本书写了三年,去了 20 多次茅台
厂,访了100 多个人。写完这本书以后,很多同学问我:
“茅台能学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专门做了一件事,我把茅台几
十年发展的六个战略和十二个方法论,提炼出来写在书中
叫作“茅台六法十二式”。
茅台六大战略中有一条叫作“笨人战略慢功夫”。
你今天喝的茅台酒是哪一年生产的?起码5年前。在过
去的几十年里,这家企业坚持固态发酵,坚持以酒勾酒,
坚持天然窖池,坚持产量克制。
朋友们,你的企业做酒企,坚持这四条,意味着你的
成本比别人高,你的速度比别人慢,你的产量比别人低,
所以你是一个“笨人”。但这家企业就是因为很“笨”,
所 以 今 天 是 全 球 排名 第 一 的 烈酒公 司 , 它 的 毛利 率 是
93.2%。
因为写这本书,我和老爷子成了好朋友。26 岁时,他
从南通赶到西北小镇里,工作了 50 年,退休的时候 76
岁。茅台走到今天,不是老祖宗给的,是这一代中国的匠
人,季克良他们这一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他给我讲过一句话:“我们都是一些‘笨人’,‘笨
人’就有笨人战略,一个问题我们慢慢看,慢慢想,起码
都要弄上十年。”
曾国藩讲过一些类似的话,他说:“天下之至拙,能
胜天下之至巧”“扎硬寨,打呆仗。”
我们今天还要怀念一位刚去世的美国人,他叫查理·芒
格。我在做这个 PPT 的时候,他还活着,2024 年1月1日,
也就是过两天,是他100 岁生日,但是他在11 月底去世了。
芒格讲过,“做投资那么多年,我怎么能够活到今天
呢”,风雨飘摇,各种经济危机,我只是因为任何投资、
任何决策,“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做”。
所以商业没有那么复杂,商业的本质就是与人性进行
博弈和进行不断的自我修炼,甘于当一个“笨人”。
我也是一个很笨的人,《茅台传》是我的第 26 本书,
我写第一本书是遥远的1996 年,那本书的名字叫作《吴晓
波看世界》,印了4000 册。
写完那本书后,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臭小子,你
啥事也干不了,也不会干,你就干一件事,从此以后每年
写一本书”。
2016 年,吴晓波频道上线了一个产品《每天听见吴晓
波》,7月5日上线的,到今天每天5分钟,每周 5
天,我已经讲了 1763 期。今天也是《茅台传》线上首发,
所以如果你购买《每天听见吴晓波》,就送一本《茅台
传》。
定力原则三:
排除噪音,做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
今年看了一本书,《Noise》,噪声,作者是丹尼尔·卡
尼曼,他是一个心理学家,但是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噪声》中他讲过一句话:“哪里有判断,哪里就
有噪声。”
噪声来自哪里?有些来自外部,阴天和阳光灿烂的日
子,就会对你的心理产生噪声;有些来自你的内在,你的
年龄不断增长,那么年龄本身就会成为你判断事物的噪声。
卡尼曼研究认为:面对充满噪声的时代,学习独立思
考是唯一的行动准则。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我今年思考了很久的问题: 2023
年还是一个可以创业的年代吗?
现场的各位觉得是的,举一个手给我看看?其实无论
你举手或者不举手,此刻你的心里都充满了噪声。
6月,我去了一趟北京的创业大街,它在海淀图书城的
旁边,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创业者心中的一个圣地。创业大
街就200 多米,一度有30 多家创投公司,每天有成千的创
业者到这里来找项目、谈项目、找投资人。
我 6
月份去的时候,遇到了在创业大街上第一个开创业者咖啡
馆的人,就是他(如图),他叫苏菂,他的咖啡馆叫车库
咖啡。我上一次去是 2019 年,但今年去的时候,一切都不
可同日而语了,我当年见过的大部分的创业机构都撤离了。
我就问苏菂,你还在干吗呢?他和我讲,吴老师,我
今年还在干一件事,我还要在北京做一个创业空间。我说
你疯了吧?还有人陪你创业吗?他说有的。
他带我去了一个小茶馆,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些人
那天正在跟苏菂一起讨论,要在北京再找个地方,再搞一
个创业空间。当时我很感动,我说苏菂,你下一个创业空
间开业的时候,我免费给你来当一次主持人。
11 月份的时候,苏菂同学的昆仑巢,这个新的创业空
间,2000 平米。开业那天,我真的飞过去给他当了一次主
持人。现场大概来了 400 多人,很多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
的相关人士都来了。比如发改委中小企业局的一些干部、
工信部的、商务部的,很多人都来了,也来了很多创业者。
那场活动是我今年主持过的、让我特别开心的一个现
场,苏菂还跟我说,吴老师,你要不要入点股?我们昆仑
巢有股份的,叫作“仙气股”,每个人10 万块钱,它最大
的权益是永远不能分红。
然后我就成了它的股东,我给了他10
万,他就给了我这么一张证,“仙气股”,永远不能分红
苏菂同学,你的昆仑巢可千万不能破产啊(笑)。
所以,你有一千个理由让自己躺平,其实,只有一个
理由让自己选择奔跑。各位说是不是?
这是我另外一个朋友,江南春。
他是最支持创业者的,我只要跟他说“江南春,有一
批创业者要见你”,他都会回“行,我有时间”。当然这
也是因为他的生意跟创业者有关,他最近最喜欢讲的一句
话叫作“一抖一书一分众”,他希望大家搞传播的时候去
找分众。
他曾讲过一句话:“在一个存量博弈的逆周期时代,
创业者的新增量来自四个方面:新品引爆、场景触发、渠
道助攻、优质内容的打造。”
创业是一种病,唯有甘于平庸可以治愈。在座的“病
人”们,你们都还好吗?
定力原则四:
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这也是我今年读的一本书,叫作《被讨厌的勇气》。
其中引用了阿德勒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应该常常
回顾与检视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是否只
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不幸只代表你活在他人的
期待中,你是为他人而活。”
摘要:
展开>>
收起<<
吴晓波:定力至上(工厂年终秀演讲全文) 01 上半场:遇见2023,寻找时代的定力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是来自《激荡三十年》中的一段文字。 十多年前写这本书时,一次我从华盛顿党C回上海,在三万多英尺的高空上睡觉,醒来时打开机窗,发现窗外白云翻滚,龙马奔腾,一时很感慨,于是写了这段话,后来成为了《激荡三十年》的题记。 “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个时代还在吗?或者说这个时代正呈现出怎样陌生的面孔,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它、应对它,然后保持我们内心的定力。这是我们今天工厂年终秀想和大家交流的一个最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