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VIP专免
2024-03-04
999+
25.86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
极作为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
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
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
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
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具有许多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发
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且从党的发展、辩证唯
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
意义和现实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因此,深刻理解斗争精
神的内涵特征,充分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对于领
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防范化
解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
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重斗争: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价值
意蕴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是基于我们党面临
的世情、国情、党情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全党领导
干
部发出的郑重告诫。在重大风险与外部环境多重叠加的
执政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经受考验、应对风险、迎
接挑战的本领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
握好“两个大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斗罢艰险又出
发”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环顾国际环境,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深刻变化、国际
关系格局深度调整,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
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黑天鹅”“灰犀牛”等公共安
全事件易发多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
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国际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着中国越
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受到国际各方面关注与重视的
同时,也遭遇到来自国际多种力量的封锁、遏制和打压,
各种唱衰中国的舆论不绝于耳,各类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进程的图谋从未中断。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
准确把握世界大势、精准研判国际形势,时刻高度警惕和
有效防范一切危害国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隐性和
显性风险挑战,不遗余力地拿起斗争武器,锐意进取、迎
难而上。
展望国内环境,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面临
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各种不期而至和意想不到的
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绝不能沾沾自喜,也绝
不能犹豫徘徊。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内政外交国防重大风险
挑战的百
年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风险治理能力显著
提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的领
导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由于受到思维方式和体制机
制的制约,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各
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治理能
力不强等问题,加之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和群众
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增加了有效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重大考验的难度。因此,面对这
些纷繁复杂的重大风险,领导干部“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
命的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不同风险的特点,综合考虑、
权衡利弊、分类施策,以永不懈怠的斗争姿态和高超扎实
的斗争本领解难题、防风险。
二、知斗争:斗争精神的内涵特质
从广义上来说,“斗争”是指为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化
解各种风险挑战而进行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特质
文化,斗争精神是在这种实践中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是
我们党不惧失败、愈挫愈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系统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史会发现,斗争精神
绝不是抽象的口号,其内在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
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和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一)斗争精神是一种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
“奋斗”和“斗争”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都具有“抗
争性”“激励性”的含义,是人类改造自然、超越自我、
发展社会的动力,展现出不服输、不怕输的品质和克服障
碍、勇往直前的状态。可以说,奋斗姿态是斗争精神的重
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如果只强调斗争、不强调奋斗,斗争
精神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在我们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
始终提醒领导干部要永葆不懈奋斗、持续奋斗、永久奋斗
的精神。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与奋斗姿态,决定着会取得
怎样的结果与未来。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
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以“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的话语告诫全党;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
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胡锦涛同志也提出:“只有始终保
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明确
指出:“要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
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
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这些都充分证明,一往无前的
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应有之义。
诚然,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斗争”,“绝非庸俗哲学意
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
进行的争斗或争夺”,也并非通过空喊口号、排除异己来
争口气、争私利,而是指“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
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
积极活动”。这就科学回答了“何为斗争”的理论问题,
其本质就是认识、剖析、解决矛盾冲突,到有困难、有问
题的地方去工作、去斗争,促进事物向好向上向前发展的
过程。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
国人民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的过程中,斗争意志不断
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
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领导干部更要以敢于直面矛盾的
奋斗姿态、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克服重大阻力、解决
重大矛盾,继续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斗争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
共产党人面对矛盾冲突、艰难险阻是否敢于斗争,实质
上就是能否担当的问题。进一步说,斗争精神展现的是强
烈的政治担当、组织担当、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这些都
是担当实干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担当实干体现的正是鲜明
的斗争意志和顽强的斗争姿态,展现出较真碰硬、迎难而
上的精神状态,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向度。总体
而言,斗争精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从毛泽东同志号召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
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
义是干出来的”,这一切都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主动作
为的担当。回顾历史,长征路上,因为有大无畏的担当精
神,才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伟大壮举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有敢于“亮剑”的担当精神,才有
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威风和志
气;改革开放时期,因为有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才开辟
了新天地。当前,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
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以积极进取、担当实干的斗争精神
去推动去解决。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具体
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到问题惊慌失措、遇见斗
争直打摆子,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革命意志衰退、担当意识
淡薄,甘于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然而,有多大担
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若是缺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不担当、不作为,则注定干不成事甚至可能会贻误大事。
因此,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担当作为的自觉和胆魄
迈开斗争的“小碎步”、走出斗争的“大跨步”,既做指
挥员又当战斗员,面对矛盾危机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
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
利。
(三)斗争精神是一种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
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回望百年历史,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
不甘于现状,摒弃不敢斗争、不愿斗争的想法,在批判地
和革命地对待新兴事物过程中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这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命和开放精神,使
得中华民族不断破解新矛盾、迎接新事物,从而由传统走
到现代并由现代走向未来,是斗争精神的内涵所在和必然
体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永葆斗争精神,才从南湖红船
启航到延安的 13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且从党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因此,深刻理解斗争精神的内涵特征,充分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实践...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