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VIP专免
2024-03-04
999+
16.72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最具潜力的稀缺资源,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充分开发利用农村
发展用地资源,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的矛盾
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发展用地基本情况
农村发展用地包括四类:一是以耕地、园地、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设施农用地为主的生产用地;二是以农村
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农村道路为主的生活用地;三是以林地
湿地为主的国土生态空间;四是以草地及其他可复垦土地
为主的耕地后备资源。我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
我县四类农村发展用地总面积 148464.23 公顷,占总面积的
97.25%。其中,国土生态空间占比最大(72.93%),生活
用地占比最小(3.37%),以耕地为主的生产用地占比为
17.28%,人均耕地 1.78 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
进,农业的产业地位相对减弱,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相对
发达地区,形成农村人口发展性流动趋势。各种因素的共
同作用,使乡村发展用地相对剩余与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两
个问题并存,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加剧,耕地保护压力进一
步增大。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我县
立足农村发展用地资源,用好用活占补平衡、增减挂钩、
进出平衡等政策,通过土地整治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拓宽补充耕地资源,积极化解发展中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
耕地这一矛盾。
1.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
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
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
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
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
耕地实行特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表2数据显示,2018—
2021 年,我县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 12 个(含
提质改造项目 3个),新增耕地 4547.27 亩,其中可用于耕
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面积 3996 亩,新增粮食产能251.69 万
千克,极大地缓解了全县建设用地占耕指标紧缺的局面。
2.
规范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省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作出明确阐释:
“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
垦为农用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区)和拟用于安
置及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区)等面积共同组成拆旧建
新项目区,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
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助力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表2数据显示,2018—
2021 年,我县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项目
10 个,新增耕地 1512.416 亩,其中可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补充耕地面积 1538.416 亩。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
了我县 27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94.5665 亩的用地规模、
占补平衡 385.9395 亩补充耕地。我县自然资源局的《增减
挂钩资源潜力调查成果》显示,我县能够复垦的农村居民
点用地等闲散建设用地、废弃采矿用地资源约5986 亩 。
2021 年11 月以来,我县推动清理整治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
房屋工作,截至 2022 年6月30 日,全县共清理整治 9115
宗、占地面积 744.1 亩的农村闲散建设用地,通过实施增减
挂钩项目,预计可产出补充耕地指标357.9 亩。
3.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进出平衡政策落实情况。为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
化”,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根据省、市自
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要
求,我县人民政府正在组织开展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
案编制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的矛盾加剧
在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前提下,我县
建设用地指标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需求受限,建设占用耕
地情况加剧,耕地保护压力更大。“国土三调”时的耕地
比我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土地二调”)面
积减少 15.07%,同期三类主要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却增加了
41%。
(二)城乡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造成乡村建设用地相对过剩
“国土三调”时,我县城镇与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建设
用地面积分别为89.2 平方米和505.85 平方米,二者之比为
1.5 8.5∶,远低于“到2030 年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调整为 3.9 6.1∶左右”(《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的目标。
(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加剧
在“国土三调”耕地面积比“土地二调”减少的同时
园地面积增加 103.8%(合 2436.24 公顷)。这从一个角度说
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占用耕地的“非农
化”“非粮化”农业生产新业态大量涌现,“守住 18 亿亩
耕地红线”受到冲击,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最具潜力的稀缺资源,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发展用地资源,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的矛盾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发展用地基本情况 农村发展用地包括四类:一是以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设施农用地为主的生产用地;二是以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农村道路为主的生活用地;三是以林地湿地为主的国土生态空间;四是以草地及其他可复垦土地为主的耕地后备资源。我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四类农村发展用地总面积148464.23公顷...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