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拓源挖潜,财政收入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培育壮大财源,提高
统筹能力,聚力强征管、调研促提升、争资添动能、盘活提效益方面使财
政收入稳中向好、稳中提质。针对重点税源在征收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
题,通过定期组织税务、自规等部门召开联动机制会议;通过对行政事业
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款全面梳理、分析对比,进一步明确征缴重点,
确保及时足额入库;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抢抓“窗口期”,在关键
短板领域精准持续发力,有针对性地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健全工作机制,
加大存量资金管理和统筹力度,累计盘活存量资金 X元。二是强化财政统
筹,优化支出结构,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财政资源,精准优化
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对预算进行硬约束、管理强绩效、
支出抓进度,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等强有力举措,
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原
则,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加快推
进预算绩效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全流程体系建设,试点开展林业、
教育项目等资金绩效事前评估,切实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通过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支出进度任务细化分解至单位、股室,
严格限时办结、督查问责等制度落实,确保从项目储备、用款指标下达再
到资金支付清算,各个环节均以最短时限审核办结。三是开展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效能。健全管理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
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思想嵌入预算编制、执行、评价
全过程,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大力推进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一
体化。强化结果运用,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
预算质量实质性挂钩,强化绩效激励约束作用,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
分配体系,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