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笔杆子的写作感悟!
VIP专免
2023-11-30
999+
32.82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一、如何看待写作
河北省政研室过去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
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还想说下“推敲”一词的来历。唐
朝诗人贾岛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开始,他写的是“鸟宿池
边树,僧推月下门”。写成之后一直犹豫不决,到底“推”和“敲”谁更准确
呢?一晃三年,他却在琢磨、思考,最后才决定用“敲”,这就是“推敲”一
词的来历。读起这首诗的修改经历,贾岛酸楚良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
流”。曹雪芹在回顾《红楼梦》创作的艰辛历程时也感叹“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两种情况,两种境界。我想说以下几层意思:
1、写文章不是小事情。
针对上述说法,我们不过多评论,我想说的是,写作不是小事情。我们在政府
办工作,写作“姓公”不“姓私”。既然“姓公”,就不是个人的事情。我们
写作代表的是“公事”,我所知道还没有哪些工作像写作这样能变成领导意志、
全县意志,看似一个汇报、发言或讲话,实际具有权威性、指令性,实际影响
一个地方整体发展。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写作就不是小事,特别是全县性工作
讲话包括副县长们的讲话等,是全年的遵循,几十万人要为之而努力,为此付
出心血汗水,真不是小事。有位前人总结说,文章有“三论”:
一是经国之大业。“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战争年代靠“枪杆子”,和
平年代靠“笔杆子”。治国安邦平天下,靠的是文治武功。《论语》云:一言
可兴邦。俗语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是领导之基业。当领导,就预示着离不开文章,哪个领导不讲话、不作报告、
不汇报。
三是秘书之主业。秘书有三事:办文办会办事,办文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工
种”是写作,写作就是我们的饭碗和本职。再者,追本溯源,一切工作干到最
后,都是文字。
2、写作不亏人。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有句话叫:读书不亏人。实际上,写作也不亏人。(乡镇和部门例子:全县各
乡镇、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是乡镇和单位的写手,进步最快,没有不提拔的。但
他们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手拿话机,一手拿钢笔;办公室走出去的
例子很多,没有放空的。省市各级也是这样。)不一样的是,各乡镇和单位办
公室主任是“单干”,政府办或县委办等是“群居”。
3、写作锻炼人。
写作人员俗称“笔杆子”。一般来说,写作人员都具备有良好的政治品格、较
高的政策水平、缜密的思维方式、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字功底。他们能
具备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写作锻炼,进行长期积累,成就了这些
储备,使之具备了这些素质。(当然,不是说不从事写作的人就不具备这些素
质,实际上大家或多或少都在从事写作。)这就是写作的力量!没有从事写作
就没有这么快的成长。有句话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了,你就
上去了。
4、写作不等人。
自从你选择了办公室,你的人生就与写作结下了缘(怨)。不是想不想,而是
你的职责所在。社会上有种说法,选一个好的写作人员比选一个乡镇长难,
(刚分配进机关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也不一定能写好),这话不一定正确,
但说明写作人员是稀缺资源。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如果你转变观念,把
写作作为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不是把它当成苦与累的代名词,你就有不一样的
成长!谁对写作看得透、看得远、看出色彩,谁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谁也就
是大家心目中“最可爱的人”。需要提醒年轻同志的是,在写作这条路上,一
些同志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一万小时定律”
有的同志感慨,写材料写了多年,还是写不成块。对此,想说几点:
1、“出道”得 1 万小时。
一天共 24 小时,一年大约 8760 小时。一天上班8个小时,工作时间是2920 小
时。加上加班,除去睡觉和其他事务,一年用于写作在 3000-4000 小时。1 万小
时就是 3年,也就是说 3年出道。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2、三年出道是指“三年修炼”。
这个“修炼”就是要下“六个苦功”: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多学多读(储备充足资料);多思多问(学会思考与联系);多抄多记(经典
词句段你记了多少);多写多练(不下水学不会“游泳”);多改多悟(主题
是否扣紧、框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遗漏、重点是否突出、文字是否准确);
多熬多成(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熬是写材料的基本功。有句话讲:
“锦绣文章,字里行间展才智;笔墨人生,呕心沥血见精神”。呕心沥血,道
出了写材料之付出,也说明了多熬多成。)
3、如果你没有下到这六个功夫,就还没有出道,那就要再继续修炼。
延长修炼既浪费时间,又耽误个人进步。所以,希望年轻同志,既然跳不出、
甩不掉,那就横刀立马,下定决心,早修炼早出道,早出道早成长。绝大多数
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在于你的态度、你的行动。传奇才女王小平在
她所著的《本领的恐慌》中这样写道:人的肉体没什么差别,差别就在“思
想”,不管多大个头、不管长相美丑,组成身体的就都是几十种化学元素。如
果提纯分离出来制成日用品,不过 7 块肥皂(脂肪)、22 盒火柴(磷)、1 根
钉子(铁)、20 磅焦炭、一小匙硫磺、一英两有色金属和可刷一间房子的石灰
……
三、架构好比“金字塔”
文章的结构是有逻辑和“辈分”之分的。逻辑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大有
小。爷字辈为大(当然老爷更大)、儿子辈次之、孙子辈为小。爷不胁孙在写
材料上行不通。文章的架构好比“金字塔”:“一级标题”管“二级标题”,
“二级标题”管“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管“四级标题”······。
各级标题要相互支撑,相互印证,能“拎”得起来。能不能“拎”起来,是逻
辑是否严谨的重要标志,是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特征。不论是板块结构、串珠
结构,架构都遵从这个规律(举例《政府工作报告》或县委经济工作会讲话)。
四、写作“施工路线图”
要完成一篇文章,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在这里用“建房子”来说明,可以归结
为“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规划设计。(列提纲、搭框架,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定好“四梁八
柱”,主要观点、各级标题、所用材料要精准有力。)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摘要:
展开>>
收起<<
一、如何看待写作河北省政研室过去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还想说下“推敲”一词的来历。唐朝诗人贾岛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开始,他写的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成之后一直犹豫不决,到底“推”和“敲”谁更准确呢?一晃三年,他却在琢磨、思考,最后才决定用“敲”,这就是“推敲”一词的来历。读起这首诗的修改经历,贾岛酸楚良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曹雪芹在回顾《红楼梦》创作的艰辛历程时也感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种情况,两种境界。我想说以下几层意思:1、写文章不是小事情。针对上述说法,我们不过多评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