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摘编
VIP专免
2024-02-26
999+
30.9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最新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摘编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途径,随着时
代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发展就需要深刻认识时代矛盾和历史
发展的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
持问题导向则是推动认识革命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和科
学路径。
一、时代之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
人们创造历史是通过回应时代需要、解决时代问题来实
现的。时代需要反映出时代问题,时代问题体现了时代需要,
把握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要便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切入点。
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
要?21 世纪的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人类新文明,
认识这一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便是时代的需要即是时代
的大问题。对此问题,人们的认识状况如何,是否已经完成
了认识?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经济的驱动,信息“爆炸”
让人类的知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快
速扩展。在知识分工细化的时代,不计其数的论著、层出不
穷的新概念似乎意味着知识的快速增长以至于论者感到"词
穷”。然而,如果从主观出发裁定世界,认为已经穷尽了真
理,则与事实不符,而且从起点上阻止了人认识的进步。实
际上,人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在途中”。世界正在发生剧烈
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也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对复杂
的未知世界,探索人类历史的新道路、开拓社会主义新文明,
人们正面临艰难的认识难题。
在一个有着 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2000 多年封建社
会 历史、近代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建设社
会主 义是全新的事业。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供了
基本理 论和方法,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也提供
了一些经 验,但是这些都不能给中国提供可以直接照搬的经
验。相反, 这些理论、方法和经验恰恰要求人们结合实际
进行试验性的 探索和创新,包括不断总结经验、排除错误
进而形成新的认 识,在实践探索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探索要复兴中华文明,要探索超
越资本主义根本局限 的社会主义新文明,这无疑是具有世
界意义的,是古老中华 文明的全新创造。这种新文明创造
的基础是形成一套新的知 识体系,探索并践行符合人类文
明进步方向、凸显社会主义 性质的新知识体系、新价值观,
以此作为新文明的内核和基 础。这其中必然包括对世界文
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
的吸收改造,在现代社会生活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创
新性发展,尤其包含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显然,这构成了
认识上的挑战,即要求人必须在实践探索中奋力推进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创新,探索构建符合新文明方向的知识和价值体
系。不论从量还是质的层面看,这都需要认识的突破。因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
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
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
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论创新的
关键内容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化
意味着直面东方古老文明大国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面
临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而以这种
本土化的知识创造指导实践;时代化意味着直面时代发展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时
代问题。可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统一的机制,是坚持马克思主
义、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今天,面对前
行道路上的复杂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不
断回到起点,遵循认识的规律,从问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二、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认识革命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体现
了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即在认识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
实现认识革命,在创造本土性知识的同时贡献普遍知识,为
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思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人类探
索未知世界的崭新试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五千多年中国
文明的新生,这必然需要并必将创造一整套新的知识和思想
体系。从此意义上说,这将构成一种“认识革命”。
认识革命指对自然、历史以及人自身展开新的认识,进
而通过创造新的知识实现认识上的突破。认识革命是量变基
础上的质变,即在长期积累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上的突变,常
常表现为对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形成新认识。认识
革命是一种结果,即实现了认识上的突破;同时,它又是过
程和行动,即认识主体以革命性的思维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新
知的思想历险过程和行动。这里, "革命"常常突出了历史
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容易走向"意志主义"的泥潭。
需要强调的是,认识革命首先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而非主观的
意愿,它不可避免地体现了主体的意志,但作为一种客观现
象,需要被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这里所讲的“认
识革命”的内涵是认识的“进步""发展",尤其突出了“革
命性的”"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革命”还意味着
一种思想方式,即以“革命性思维”看待世界并发现既有认
识的局限。正如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
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人类认识
中存在这种辩证逻辑,人以辩证法的批判方法看待现实进而
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由此产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
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知识进化基础上的认识革
命。在轴心时代,以苏格拉底、孔子、佛陀等为代表,人类
在认识世界反思自我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模式、世界观和价
值体系,构筑了古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及至近代,在各种体
现“现代性”的力量共同作用下,西方率先实现了对传统知
识和价值体系的反思和重估,在持续不断的认识革命中走出
了传统基督教统治下的观念世界,最终实现了思想启蒙和科
学革命,进而推动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诞生,这种认识革命构
成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可见,人类新文明诞生的一个关键
环节正是认识的突破。放眼人类文明史,认识革命是推动人
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动力。近代以来,科学革命和
哲学革命是西方现代文明兴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包括马克
思主义在内的认识革命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由此形成了
跌宕起伏的世界文明史。
从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看,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
适时推动认识革命和理论创新是知识进步的根本规律。在
对 西方科学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库恩总结出了
“科学 革命的结构",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史上具有标志
意义的科
学革命的规律,这其中一个关键机制是:在一定条件下现有
的科学认识无法解释新的现象和问题,由此引发的危机推动
了科学的革命,具体表现为理论范式的转变。库恩提出,科
学革命并非如恩斯特 ·马赫等所设想的那样是思想竞争的
结
果,而是由接受或信仰这些思想的科学家们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便是一次认识革命,同时,它又在新
的世界观基础上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认识论。借助对
以往启蒙时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全面系统的继承,尤其是
辩证的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既往思想的超越,建构了新的
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极大启发了世人特别是被压迫阶
级和被压迫民族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
命的理论,这种革命不仅体现为实践中的政治革命,还首先
表现为认识上的哲学革命。这是因为旧世界的旧制度同时为
旧的观念体系所维护,旧的意识形态通过教化人的思想而使
其成为旧制度的维护者,因此革命首先需要将人从旧思想观
念的牢笼束缚中解放出来,让被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
地位,如此才能走向寻求解放的革命道路。所以,马克思恩
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决裂"的思想: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现最彻底的决
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现
最彻底的决裂。"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青年黑格尔派
停留于意识、哲学批判的局限,而是将它们融入实践活动中,
如此才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最新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摘编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途径,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发展就需要深刻认识时代矛盾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问题导向则是推动认识革命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路径。一、时代之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人们创造历史是通过回应时代需要、解决时代问题来实现的。时代需要反映出时代问题,时代问题体现了时代需要,把握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要便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切入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要?21世纪的中...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