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牢记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VIP专免
2024-02-25
999+
18.77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
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同志们: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西方工业革命
之后的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曾表达这样的观点: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
后者未来的景象。”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
代化趋势的思考。实现现代化,同样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
懈追求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 100 多年来持续奋斗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
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
新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不是西方国家推行的那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
这种根本性质的差异,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特殊历史国情决
定的,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和理论建构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决定的。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
引领作用,并将继续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
产党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中国式现
代化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
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
系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A指出:
“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同实现
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
之初,就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
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写入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
己的最高理想。但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这个最
高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时刻牢记“将来的纲领”也要及
时确定“现在的纲领”。纵观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
核心的一条就是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实现上
述目标,就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国家的现
代化。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建构的中国
式现代化目标体系,同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实现共产主
义的远大理想是一致的。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民族复兴的角度
看待国家的现代化问题。1944 年5月,毛泽东指出:“我们
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总结近代中国落后
的原
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他还特别指出,经济工作尤
其是工业对于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等方
面的决定性意义。毛泽东把实现工业化提到了实现民族独
立的高度,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在党的七
大上,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二是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
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 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摆脱落后和贫
困,要使革命达到目的,就必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
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初
步表述,表明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构想之初就基
于“摆脱落后和贫困”这个目标。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也强
调:“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经济上“赶上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
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同时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民
族复兴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现,这是近代以来的
历史结论,更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决定的。A
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70 多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
已经引
领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中国式
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
更高阶段迈进。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
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若干个历史阶段。对于
这一过程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曾有过预想,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就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
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曾将
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
发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
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
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些
科学的论断,为中国共产党科学规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
向更高阶段迈进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土壤中“脱胎”而来的,相比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在社会主义的
初级阶段,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
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是推进
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必要步骤。邓小平强调,把国
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向共产主义的伟
大理想前进”。党的十八大后,A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既是从我国正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
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
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第三,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制定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阶段性目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要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但是,这个目
标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
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中
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要
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分析,
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把握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底
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
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同年,邓小平在接见日本首相大平
正芳时,将“四个现代化”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而“中
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集中体现为“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是
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概念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目标有机结合的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阶段性
目标。从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构建起层层递进、
步步完善的目标体系。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
展战略,规划了从 20 世纪80 年代到 90 年代、90 年代到 20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同志们: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曾表达这样的观点:“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代化趋势的思考。实现现代化,同样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持续奋斗的目标。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西方国家推行的那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种根本...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