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VIP专免
2024-02-25
999+
25.71KB
4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责任和
使命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奋斗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一百多年,也是
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百多年。青年人朝气蓬
勃、思维敏捷,具有视野格局开阔、求知欲旺盛的优势,
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守责任,洞悉时代的风云变
幻,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青年奏响时代变革的先声与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根
本社会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
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一时期,青年勇立
时代潮头,率先点燃传播新思想的激情火焰,义无反顾地
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奏响时代变革的先声。
(一)青年以新理论唤醒时代
鸦片战争爆发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
中山
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命运。这让广大青年认识到无论是通过器物变革捍卫
传统的封建老路、还是变革制度实施西方宪政民主,都无
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中国迫切需要新的革命思想
指导革命道路。为开思想先河,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发表了《青春》一
文,“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
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以饱
含激情的语言号召鼓励青年投身于爱国运动。马克思列宁
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中。广大青年渴求知识、向往真理,纷纷撰写文章、翻译
著作、创立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 年,李大钊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和系
统的介绍,指出“现在改造世界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
闪出了一道曙光”。1920 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
会成立,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一部
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研读马克思主
义书籍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活动,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了
解,产生了进一步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的强烈要求。这
一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纷纷投身于民族复兴的浪潮之中,
以饱满的激情各抒所见,在唤醒民智、清除愚昧、传播科
学的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发挥着先锋
作用。
(二)青年立时代潮头创立党团组织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为中华民族
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组织保证,也标志
着中国“主动现代化”的肇始。青年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
在党的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先锋引领、筹备组织、宣传教育
的作用。青年知识分子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
从 事 工 人 的 工作,深 入 工 人群 众 之 中 进 行 组 织 和动 员。
1921 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代表中最年长的何叔
衡不过 45 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 岁,毛泽东当时 28
岁。正是这些理想高远、情怀深厚、具有高度革命自觉性
的知识青年,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大事变。1922 年5月,在
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
告成立,提出团的具体任务“一方面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
的生活状况而奋斗,并为青年妇女、青年学生的利益而奋
斗;一方面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
级而奋斗的路上走”。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中国共青团的带领下开始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三)青年在革命斗争中坚定救国之志
中国青年不畏生死,在革命运动中始终站在英勇斗争
的最前列,在党的领导下反抗外来侵略、反对独裁统治,
在救
亡运动中锤炼成长,在革命战火中担当起时代重任。五四
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民族复兴的
历史舞台。“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
就是‘永久奋斗’。”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
年挺身而出,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赞歌。全面抗战
爆发后,数万爱国青年跋山涉水、冲破各种阻力奔赴延安
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批骨干力量。据统计,到抗日战争结
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壮大到 120 万人,
其中青年占90%以上。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
违背人民意愿的暴行,青年学生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
五·二〇运动等爱国运动中展现出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精
神勇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
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彻底结束
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经过革命洗礼的青年
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渴望报国的热情更加热烈,以
钢铁般的意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光发热。
二、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中国式现代化的
开局奠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
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
论准备
和物质基础。这一时期,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
青春献给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以敢为人先、扎实苦干的精
神面貌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
(一)青年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扎实苦干
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青年率先开展了爱国
丰产运动,带头冲破阻碍生产发展的保守思想,实行科学
耕种,成为农业战线上革新生产技术的一支主力军。为了
提高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广大青年带头组织互助组,
积极酝酿成立合作社,创造和推广了“温水浸种”和“剪股式”
运泥等科学方法。到 1956 年3月,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团员
和90%以上的青年都加入了农村合作社,成为推动农业合
作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
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使广大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生
产技术,青年发挥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优
势,成为扫盲运动的主力军。1956 年1月,团中央发出了
《关于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的通知》,要求全国农村团组
织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组织农村有知识的青年承担扫盲
教育任务。团组织依靠农村3000 万识字青年,帮助其余
7000 万青年脱盲,青年继承了革命年代与工农结合的优良
传统,不怕苦、不喊累,为战胜经济困难将青春热血洒在
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二)青年在工业现代化建设中顽强拼搏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青年朝气蓬勃,蕴含着无限
潜
力,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支青春战斗队。正如毛泽东强
调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
点钟的太阳”。大批高校和各类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服从国家
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进行建设。到 1952 年12 月,共组
建650 支青年突击队,奔赴祖国各地,在“急、难、险、重”
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民支援工业化
建设的浪潮中,青年知识分子服从国家指挥,毫无保留地
发挥骨干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派往苏联学习的第一
批留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推动新中国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计划
派出留学生 1.01 万人,其中到苏联的是 9400 人,留苏预备
部招生1.28 万人。去苏联留学的中国青年顺应工业建设的
需要学习地质、建筑、铁路、冶金等专业,对中国工业化
建设起到了开拓和奠基作用。到 1956 年底,“一五”计划建
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工业技术
水平极大提高,建立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在工业现代
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青年为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提供新兴力量
青春的精彩在于创造。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青年立
志以科技报国,在科技创造中实现生命价值。在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里,青年对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作
出重要贡献,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
自强的重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一百多年,也是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百多年。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具有视野格局开阔、求知欲旺盛的优势,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守责任,洞悉时代的风云变幻,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青年奏响时代变革的先声与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