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范文
VIP专免
2024-02-25
999+
69.79KB
2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
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
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
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
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及衡量标准
高质量发展与个人的高品质生活类似。我们期待中的高品质生活是什么样
子?第一,我们希望持续健康。第二,我们希望福利最大化,活得幸福。从经
济学的角度看,幸福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有钱”,二是“有闲”。“有钱”指拥有
充足的生活资料,“有闲”指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是个人的高品质生活的含义。在
经济学层面上表现为,“有钱”即实现经济增长,“有闲”即能够享受经济增长带来
的富足的物质资料,且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健康,健康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和前提条件。
从宏观经济的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显著标志。
第一,经济以潜在增长率增长,失业、通胀均保持在合理区间。什么是潜
在增长率?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经济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在某一经济系
统中,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
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比如劳动力、资本 、
技术水平等,且生产能力是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后所达到的产值
水平,如果部分资源未充分利用,实际得到的产出量就无法达到生产能力的水
平。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产出由生产能力决定。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即为潜在
增长率。经济以潜在增长率增长意味着每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刻保持充
分就业的状态,失业、通胀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二,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对于宏观经济来说,不可
能永远没有任何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性的、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机
在各个经济体里都相当频繁,比如一个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破产,有可能引发银
行出现短暂危机,且由于雇佣人数较多可能导致当地短时间内的失业率大幅上
升,在当地引起一定程度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地区、局部行业,或个别企
业出现危机,对宏观经济来说不会引发较大问题。事实上,金融、经济危机往
往是经济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机制。金融、经济危机可以把一些“僵尸企业”淘汰掉,
腾出资源,以便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尤其是在当下科技进步如此之
快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淘汰落后产能,则无法为新行业提供资源。这就是金融、
经济危机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我们希望没有系统性、全局
性的金融、经济危机。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会引发严重后果。比
如,2008 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所以,我们要避免系统
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妥善应对局部性、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
机。
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有两大基本机
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指,价格能够灵活调整;竞争机
制指,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在这两大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经
济能够自动运行。比如,供大于求时,由于供给方的竞争,价格会下降,从而
增加需求,导致供求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供不应求时,价
格会上涨,从而增加供给,供求间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个人或企业
在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充分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是在推动社会利益的实
现。每个人在生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时既满足了个人利益又满足了社会
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对个人利益的追
求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由于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多数情况下经济会处于均衡状态或者向
均衡趋近的过程中。这就使得整个经济过程中没有浪费,供给一方生产的产品
都卖出去,消费者也都买到了需要的商品。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双方
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同样,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能实现供求一致。比如,供大
于求时,工资就会下降,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增加;供小于求时,工资在
企业之间的
竞争作用下就会上涨,供给就会增加,需求就会减少。所以,在市场机制
的作用下,既没有劳动力过剩,也没有劳动力短缺,社会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前提假设是价格调整的速度
足够快。在理想状态下,供求均衡,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既不
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各种资源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完美一致。
(二)进一步扩大市场
为使市场经济更为有效地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面对的市场越大,
意味着市场需求越多。局部地区的市场和全球性市场相比,需求总量显然不一
样。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在一个小镇上发展,那么市场需求也就只有一个小镇,
但如果面对整个世界,这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无限”放大,“无限”仅相对于小
镇而言。从供给方看,或从使用要素看,对外开放有利于更多优质资源的流动。
比如,对一个国家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通过
对外引进,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方面的瓶颈约束。2019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达70.8%。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完全依赖自己的能源供给来满
足能源需求的话,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那么我们的环境质量将远远比不上
现在。不仅如此,失去石油进口还会导致我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我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石油只是我国引进外国资源的一部分,矿石、
芯片等也是我国引进的资源。所以,对外开放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和其他中间
投入品的约束问题。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