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2-25
999+
20.31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大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XX 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向全球宣示中国人
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命运
共同体是极具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话语,也是弘扬
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话语。展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体现的大国智慧,分析西方霸权
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接受认同
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具有
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智慧
天下情怀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国际担当镌刻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
族“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思想精华高度契合,
与中国共产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等话语理念一脉相承,旨在创造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是
面向全人类的中国话语表达,深刻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
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旷达胸襟和使命担当。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内含天下情怀。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璀璨
的文明,“天下”“和合”“大同”等重要思想观念蕴含着深厚的
天下情怀和家国梦想,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之中,
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中华儿女的行为处事。
“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精粹,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
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成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
美丽和友好家园的鲜亮底色。协和万邦彰显了中华民族爱
好和平、希冀安全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
为方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通
过协调实现人民之间的和睦相处,达成各诸侯国之间的和
平、和谐,这是尧便深谙的治世之道。“和平、和睦、和谐
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
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对战争的厌恶,
对和平的向往,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追求。人类
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与协和
万邦的内涵一脉相承。天下为公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进步、
共同繁荣的济世情怀,是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对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图景进行
了天才式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礼记·礼运》)在孔子看来,大道是社会治理
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根本遵循,选贤与能
和讲信修睦乃为人、识人、用人的根本标准。“同”指代的是
不同性质事物间的聚合关系,其目标并非世界各国时刻保
持一致,也并非全世界人民同一化、绝对化,而是平等互
利的发展。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超越国家、民族等个体性
差异,追求公平、正义、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共
同繁荣的目标高度契合。和而不同昭示着中华民族尊重差
异、包容互鉴的博大胸怀,是中华民族长期坚持的精神遵
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
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路》)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共存于世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
点,保存和尊重差异,和谐共存,进而促成整体的生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
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
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
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每个国家的制度、每个民族的文明,
因其生长地域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尊重
差异性,享受多样性,和谐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
包容的崇高目标一脉相通。天人合一展现出中华民族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始终如一的思维
方式。“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中华民族自古便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强调天人合一、
和合共生。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问题正在困
扰着世界各国,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承受生态系统崩溃带
来的灾难。“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
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处
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清洁美丽的
生态发展思想相契合。
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尽显国际担当。
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人
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回望奋斗历程,无论弱小还是
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宽广的国际
视野和博大的世界关怀回应时代关切和呼唤,在全球视野
下谋划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世
界和平事业话语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话语阐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话语概括,深刻影响了世界历
史进程,尽显大党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
利,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中,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这
场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和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胜利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发挥,中
国共产党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引领方向、制定战略、凝聚
民心,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话语主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又昭示了中国
共产党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担当。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国际
友好合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1953 年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此
后该原则成为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以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
际事务为核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
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
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
家权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国际关
系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话语表述,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与国际情怀。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与发展的
时代主题、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
导和谐世界理念,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根据时代特征变化,指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
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两者均为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此
外,邓小平还提出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一具有
国际意义的倡议。江泽民在科学研判世界大势的基础上进
一步完善了该倡议,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
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指明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
同利益。进入新世纪,胡锦涛立足全球视野提出同世界各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大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向全球宣示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具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话语,也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话语。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体现的大国智慧,分析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接受认同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智慧天下情怀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国际担当...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