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VIP专免
2024-02-25
999+
165.17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国资央企科技创新的新使命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X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一
轮科技革命的“时”和“势”,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科技
创新工作。党的贰拾 DA 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
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前段时
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技部,更
加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科技创新的决心信心。
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
之路,把推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入
“十四五”以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集团战略引领和子企业创新主
体作用,成立以丁焰章董事长为首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
了以“总部+子企业”两级科技职能管理部门为管理主体、以“国
家级+省部级+企业级”三级协同创新平台为研发主体、以高级
顾问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两委”为咨询主体的“二三二”科技
组织体系,为公司“十四五”“四五五四”总体科技创新规划的系统
谋划与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新能源产业布局。新能源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
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过去五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中新能源约占 70%,全球新
增发电量中新能源约占 60%,预计 2050 年全球 80%左右的电
力消费来自新能源,传统化石能源加速被替代已是世界潮流。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能源系统形态加速迭代演进,分散化、扁
平化、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日益明显,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
传统界限逐步打破,为新能源营造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
集团 2022 年新能源新增建设指标、新增投资立项、新增开
工项目、累计投产装机规模等四项指标均突破 1000 万千瓦,抽
水蓄能资源储备规模位居行业前三,承担了全国 85%的海上风
电规划设计工作,实施的海南万宁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
化漂浮式风电项目。
新的行业导向和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效率
效益、引领技术进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产业。与西
北院关系度较高的业务领域,包括:陆上风险和光伏发电集中
式开发(沙漠、戈壁、荒漠,大型水风光综合一体化基地,新
疆、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河西走廊等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矿区周边)、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山东半岛、长
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深远海大型海
上风电基地和海上光伏,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
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整县推进”分布式集约式开发,自
发自用和就地就近消纳,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新模
式)、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储能建设(围绕集中式、分
布式新能源开发同步建设一批新型储能,围绕电网关键节点布
局一批新型储能,围绕系统调峰需求和电站规划实施抽水蓄能
电站开发)、新型储能装备、制氢环节(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
技术迭代推动绿氢提量降本)、氢气储运环节(输氢管道规划
建设)、用氢环节(在风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依托绿电绿氢
一体化基地加快炼化绿氢替代,在青海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传
统能源退减较快、能源生产不平衡问题突出的新能源转型先发
地区推进“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
二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布局。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
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国家
竞争新优势,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
们国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面临着缺乏体系化竞争力、核
心技术缺失、资金投入少、支持政策分散等问题,对国际供应
依赖性较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和复合型高端人
才,亟需加速核心攻关和迭代升级,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
一批示范应用。
集团积极申报央企“数字建造”工程软件产业链链长等工作,
为“数字建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路径。“数字建造”工程软件产业
链是以优势产业延链为目标的现代产业链,贯穿工程立项策划、
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维等全业务,通过云计算、大数
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和 BIM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
度融合,促进工程业务流、数据流、模型流全面集成贯通,是
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现代化
的信息技术产业链的支撑。
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25 年,要培育一批工程软件“专
精特新”企业、数字建造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工程行业重点
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研发、应用平台,建立行业
推广体制机制政策规范,协同突破国家级、省部级工程软件重
大攻关。到2030 年,完成全产业链的各项技术突破,形成产业
链技术全面支撑平台,推进工程领域的系统应用,构建工程数
字化生态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 年,产业链各项技
术优势明显,“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
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西北院从 2000 年开始研究BIM 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
段的应用,通过数据驱动、量化支持,经过20 余年的探索与实
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基本构建了基于BIM 的
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建设管理、数字交付、运维管理等全
过程全阶段数字化应用平台。西北院坚持“自主研发、核心可控”
的平台研发思路,后发布了“筑信(Belife@NWE)”西北院工程
全生命周期数字平台,打造了值得信赖的数字化品牌。
二、准确把握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进入 21 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对世
界经济总量的占比从2001 年的 21.15%提升至 2021 年的
40.9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80%,经济实力此
长彼消,“东升西降”总趋势更加明显。
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必然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
国的恐慌、焦虑,他们会千方百计遏制、打压我们,其中就包
括经济科技“断链脱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影响国际格局重构
的关键变量和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党的贰拾 DA 报告指出,即使多项外部因素的干扰,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仍在深入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人工
智能、量子信息、移动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
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
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着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
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
务化、绿色化转型,清洁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引发全球能源变革,
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疆域。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渗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重构全球创
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
生活福祉,也深刻变革了科学研究范式,显著增加科技创新深
度和难度,要求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对我们的科技创
新和应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精准定位新时期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方向新路径
党的贰拾 DA 报告指出,到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意味
着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企业都无从谈
起。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赋予了科技战线在新发展阶
段的历史使命,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实现高水平科
摘要:
展开>>
收起<<
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深刻领会新时代国资央企科技创新的新使命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和“势”,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党的贰拾DA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前段时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技部,更加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科技创新的决心信心。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推进集团公司...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