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党课:触动灵魂的三个廉政故事
VIP专免
2024-02-25
999+
26.64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廉政党课:触动灵魂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胡耀福进京
这里讲的胡耀福,就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哥哥。
胡耀福进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事情发生在 1985 年7月,胡耀邦生病的消息传到家乡,胡
耀福老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决定赴京探望弟弟。走之前,他用
一个小铁桶装了 10 斤自己家里榨的茶油,还有 5斤红豆,这是
弟弟胡耀邦爱吃的家乡土特产。那时候,办身份证还没普及,
为了减少旅途麻烦,他临出发前在村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
在长沙火车站,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购得一张长沙开往
北京的火车站票。进入拥挤的过道,天气炎热,他将油桶塞在
别人的座位下面,将装红豆的布袋放下坐着,但是坐在过道里
妨碍别人过往,人家的脚印,在他身上印了一道道痕迹,没过
多久,一身就脏兮兮的了。无奈,他来到厕所门口,倚门而坐,
背靠着厕所门,舒坦多了。
可没舒坦多久,又不时被上厕所的旅客叫开。一位女乘务
员见他一副乞丐盲流模样坐在厕所门前,便上前冷冷地问道:
“你是哪里人,去哪儿?有证明么?”
胡耀福立刻说:“有,有。”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巴巴
的材料纸。女乘务员接过去,只见那材料纸上这么写道:“兹有
我村村民胡耀福同志前往北京探亲,其弟胡耀邦系党中央总书
记。特此证明,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委会。”
女乘务员看了之后,大吃一惊:“什么,你是胡耀邦的哥
哥?!”女乘务员的叫喊吸引了周围的旅客,众人的目光一齐投
向这位一身脏兮兮的老人。这还用证明吗,因为兄弟俩的相貌
一模一样!
列车上顿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旅客们纷纷起身让座
女乘务员一把牵着老人的手,甜甜地笑了:“胡大爷,您跟我来,
先洗一洗,然后到卧铺上睡一觉。”胡耀福摇了摇头,说:“洗一
洗可以,这卧铺就不要了,我没有那么多钱。”
旅客纷纷掏钱,女乘务员说:“大爷,您只管放心,不用您
掏钱!”老人闻言,颇有几分惊恐地挣脱女乘务员的手,说道:
“啊,那不行不行,如果——”,他立刻打住,没有说出“如果”的
下文,那“下文”是——如果弟弟知道了,又会生气了。
这个故事不长,看起来也不是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说
实话,这个故事看过很多遍,每看一遍,我都会久久沉思、感
慨万千;每看一遍,我都会躬身自省、自警自励;每看一遍,
我都会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增添一分敬仰敬重,都会对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添一分更加深刻的理
解和感悟。
如果,胡耀邦让身边工作人员打电话安排一声,哥哥还至
于这样寒酸进京吗?如果,当地党委政府派专人送胡耀福进京,
胡耀福还会被列车工作人员当成乞丐盲流吗?如果,胡耀福早
早亮明自己的身份,火车站还至于只给他一张站票吗?为什么,
胡耀邦没有让身边工作人员打电话安排一声?为什么,当地党
委政府没有派专人送胡耀福进京?为什么,胡耀福不去亮明自
己的身份?为什么,胡耀福同志在被乘务员安排卧铺的时候首
先想到的是弟弟该生气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 100 周年座谈会上,
给了我们答案,总书记这样讲,“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
学习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他对腐败行为深恶痛
绝,严肃指出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抓
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这件事。对自己和家人,胡耀邦同志的要
求格外严格,他说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
办事的!”
“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这掷
地有声的话语,正是胡耀邦同志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
的生动写照!胡耀邦同志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他不
光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并对自己亲友立下
了“两不准”: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不准亲友打他招牌出去办
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胡耀邦身边工作人
员不敢打电话安排、当地党委政府没有派专人送、胡耀福不去
亮明自己身份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谁违背了“两不准”,谁
动用了特权,胡耀邦会生气,后果很严重。
胡耀邦同志作为党中央总书记,对亲属的要求竟如此之严
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对自己的亲属要求的怎么样?我们都
应该反思有没有做到“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
族办事的”这样一个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
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
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
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领导干部,
既是单位的栋梁,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大量正反典型一次次证
明,党员领导干部家庭风气正,事业才能枝叶茂盛。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
得。”这是胡耀邦同志题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折射了胡耀邦同志“心在
人民,利归天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
范。今天,我们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一身正气、
品节高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道理。这里,我想起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
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
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就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
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
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
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
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人们:人生最
重要的是给子女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
须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抓好自身修养,管好家人,
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培育
和建设良好家风。
第二个故事——周书记的一记耳光
1980 年的春天,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同志到曹县
革命老区曹县韩集乡红三村,去看望一位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的老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到韩集后,周振兴书记直接到伊巧
云老人家中,看到伊巧云重病在身,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您
老人家还有什么要求?伊巧云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
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说完,老人就后悔了,赶紧说“也就是这么
一想,周书记别当事。”就在这时,一向以雷厉风行著称的周振
兴书记,一下子泪流满面,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说“怪我,怪我
们啊,老人家,对不起您。”周书记抹了一把脸,回身掏出自己
衣袋中的一沓钱,递到乡镇书记的手中,给老人买肥中带瘦的
肉。
回到县城,周振兴书记参加了曹县县委汇报会。会上他眼
含热泪讲,“伊巧云老人今年83 岁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抗战时期,在抗战堡垒红三村,在
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将士,她曾一天做过9顿
饭,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
送的嫁妆。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
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
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
的脸还叫脸吗?这一记耳光打得是那样清脆,话说得那样沉重。
坐在周书记身旁的县委书记一下趴在桌上,哭出声来。一时间,
所有与会人员都低下了头……
这段往事,由亲历者“天阔”根据当年的笔记整理,并以《书
记的耳光》为题,发表在2018 年7月3日的《菏泽日报》上。
文章一经发表,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及其海外版新媒体“学习
小组”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半月谈等多家中央级权
威性媒体相继转载和转发。不到 24 小时,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点
击量就突破了二百万,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为什么,这篇仅有几百字的短文能被《人民日报》等多家
中央级权威媒体争相转载,刷屏网络?为什么,时隔38 年的旧
事能引起无数网友疯狂点赞、引起共鸣?为什么,在吃上“肥中
带瘦的肉”已稀松平常的今天,却能让当代人的灵魂受触动、心
灵受涤荡?为什么,网友留言甚至建议将这篇文章作为中央文
件,下发全党各级党组织,请各位党组织书记都来读一读?
摘要:
展开>>
收起<<
廉政党课:触动灵魂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胡耀福进京这里讲的胡耀福,就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进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事情发生在1985年7月,胡耀邦生病的消息传到家乡,胡耀福老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决定赴京探望弟弟。走之前,他用一个小铁桶装了10斤自己家里榨的茶油,还有5斤红豆,这是弟弟胡耀邦爱吃的家乡土特产。那时候,办身份证还没普及,为了减少旅途麻烦,他临出发前在村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在长沙火车站,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购得一张长沙开往北京的火车站票。进入拥挤的过道,天气炎热,他将油桶塞在别人的座位下面,将装红豆的布袋放下坐着,但是坐在过道里妨碍别人过往,人家的脚印,在他身上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