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两篇文)
VIP专免
2024-02-25
999+
17.78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
开创奋进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
文化使命(两篇文)
2023
年 专题党课 讲稿 :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
进。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牢牢把握新时
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
斗志。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
会条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始就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中国工业化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比
如毛泽东同志在 1938 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中就提出了“革新
军制离不了现代化”的重要论断。1945 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提出:
“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
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经过 28 年的浴血
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
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这一时期随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和部署,通过独立自主、艰苦
奋斗,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启中国工业
化道路的征程,为中华民族真正站立起来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也为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提供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
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中
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之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等理论,为更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战略部署
上,提出了“三步走”,其中“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正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集中体现。在实践活动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
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党的
领导与市场经济作用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
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
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文明活动中,先提出“两个文明
一起抓”,再到后来的“三个文明”“四个文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中
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
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在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呈现出新景象、新挑战、新机遇。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在理论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
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重大关
系,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现代化理论,超越了新自由主义和依附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
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在战略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大势和时
代潮流,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确保了中
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同时深
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自主创新战
略、网络强国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重
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从而使得中国式
现代化行稳致远。
(三)在实践上,党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
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通过精
准扶贫战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的
奇迹,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通过深入贯彻新发
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
全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使中
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多的中国特色,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和底气,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不断艰辛探索、开拓创新的结果,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两篇文)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从艰辛探索到开创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始就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