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与第43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2篇文】
VIP专免
2024-02-25
999+
20.81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
线与第 43 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
安全”心得【2篇文】
2023
年 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
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
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这一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
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邃把握,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针对
性、前瞻性、指导性。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悠悠万事,吃版为大。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
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基石。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粮食连
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同时,当前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做好稳产保
供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中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与供给作出科学部署,立意高远、指导精准。
面对新形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具有
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提振了面对复
杂局面的底气和信心。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
系列重要指示,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
之大者国之大者,是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党和国
家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
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
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
安全这根弦的坚定决心,必将凝聚全党全社会重农抓粮的磅礴力量,
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坚。
二是进一步坚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力,增强了发展粮
食生产的政治自觉。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粮食取得十
八连丰,产量连续 7年维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到了 483 公斤的历史新高,超过人均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
线。但是,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人多地少水缺,资源环
境约束越来越紧,农业技术装备支撑不足,加之一些地方出现耕地
“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
特别是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超过L1 亿亩冬小麦晚播,夺取今年夏
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压力巨大。同时,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
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国际农产品供应
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近期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食市场剧烈
波动,向我国传导风险加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纷繁复杂的
国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将指引全党全社会保持
战略定力,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自觉,坚决打起维护国家
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上体现时代担
当。
三是进一步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升粮
食安全保障水平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我
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并从压实责任、
保护耕地、科技创新、树立大食物观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找出粮食安全精准破解之道,打开粮食稳产增产之
门,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切实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调动政府重农抓粮和
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扭住耕
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准确把握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要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必
须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
其一,始终坚持靠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实施“以我为主、立足
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
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无论乡村如何振兴,无论农业如何现代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
足、安全的食物,以确保大家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始
终是农业最基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压力
和挑战的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要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
在自己手中,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粮食不
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这意味着对于粮食安全既要算好经
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长远账,要把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作为解
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主基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不能认
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更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
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的,“在粮食安全这
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
是真理”,“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
要牢记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的多次深刻教训,一旦滑坡,恢复难度极
大。特别是 1999 年一 2003 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重大波动,年
产量骤降,花了整整 5年时间才扭转连续下降局面。因此,我们要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未
雨绸缪、防患未然。
其二,始终坚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粮
食安全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做到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
升级,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刚性增长,食物消费峰值还远未
到来。另一方面,受制于水土资源禀赋约束,我国粮食高位增产、
高位护盘的压力不断加大,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仍不稳固。抓
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一刻也不能停,丝毫也不能松。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下降、抓粮
产粮积极性下滑等问题,导致粮食主销区产销缺口不断增加,部分
产销平衡区加速向主销区滑落,粮食生产的重任越来越压到主产区
省份身上。这种不好的势头,必需坚决地遏制住。从全国来看,13
个粮食主产省份中,常年粮食净调出省已减少到仅剩 6个,粮食生
产越来越向少数省区集中;7个粮食主销区省份和11 个粮食产销平
衡区省份的粮食平均自给率不断下滑,主要靠内蒙古、吉林、黑龙
江、安徽、河南、江西等粮食净调出大省来补充。但是,主产区抓
粮吃亏问题非常突出,不利于粮食持续稳定生产,也不利于区域经
济均衡发展。在财政收入层面,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人均地
方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11 个产销平衡区平均水平
和7个主销区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切实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保障长期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主产区、主
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谁也不是旁观者,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
绝不能推诿塞责或把希望放在调运和进口上。围绕粮食安全,该负
的责任必须扛起来,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
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许掉。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与第43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2篇文】2023年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这一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邃把握,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悠悠万事,吃版为大。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